江歌案初審:為何中日媒體溫差如此大?
2017/12/1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備受矚目的中國女留學生江歌被害案,12月11在東京地方法庭開庭審理,引起了中國大陸媒體、香港媒體及中國網民等的極大關注,在12月12日這一時點,在中國最大的檢索引擎「百度」的「新聞」這一欄目中用「江歌、開庭」這兩個關鍵詞進行檢索,有87,800相關條項,重要的門戶網站及媒體,幾乎都在重要的位置,非常及時地報道了這條消息。
東京地方裁判所 |
最少有數十個中國媒體,派人來日本專程採訪。11日在開庭前,由於希望法庭旁聽的人過多,進行了抽選。最後,在300多名希望進入法庭旁聽的人中,抽選了31個旁聽席位。僅從筆者在現場所看到的情況看,大多數是中國媒體或為中國媒體服務的人在排隊抽籤。
從報道的內容看,也非常詳細到位,從檢察院對被告陳世峰的起訴內容,陳世峰的自我辯解,到律師為陳世峰的辯解,法醫當堂的對證等等,都條分縷析,事無巨細。
而從當地的日本媒體來看,報道這次開庭的媒體非常少。在日本最大的搜索引擎「雅虎日本」的「新聞」這一欄目中,用與「江歌、開庭」這兩個關鍵詞意思相同的日文關鍵詞進行檢索,在12月12日這一時點,僅有兩條相關消息,絕大多數的日本媒體沒有報道這一消息。筆者曾問過一家日本大電視臺的朋友,會不會報道這次開庭,她通過詢問回答筆者説:她們電視臺已經不再報道這一消息了。
|
而從報道的內容看,中國媒體的報道多是幾千字甚至上萬,而從日本在「雅虎日本」的「新聞」這一欄目中查到的兩條新聞來看,兩條都約400多字。
此事件是發生在日本的事件,為什麼中日對此的報道有如此巨大的溫度差呢?探究其原因,大約有如下的理由。
從這個事件本身來看,是一場被害者江歌捲入劉鑫與陳世峰感情糾紛的事件,這是一件在各個國家都可以看到的普通的殺人事件,對整個日本社會衝擊不大,但是在中國為什麼掀起如此的輿論狂瀾呢?
首先是因為,江歌的母親江秋蓮女士鍥而不捨為女兒討公道。江秋蓮于2017年8月14日在國內發起簽名活動,請求日本法院判處陳世峰死刑。11月4日,江歌遇害一週年後,江秋蓮赴日開展簽名活動。12月1日,她向東京地方法院提交450多萬份簽名,引起了國內民眾極大的同情。
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國掀起了對劉鑫的「道德審判」熱潮。
由於案發後劉鑫躲避與江母見面,江母還指其家人對她冷言冷語,一些媒體與網路認為,劉鑫一家漠視受害者並推卸責任,對他們猛烈批評。一些很有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對劉鑫進行「道德審判」,這場審判隨著對陳世峰審判的深入,有愈來愈猛烈的趨勢。在初審之前,人們指責説:江歌在門外被陳殺死,其時劉鑫就在房間裏,房間的門則一直沒有打開(江歌母親質疑劉鑫反鎖房門,但劉鑫堅決否認)。網際網路民質問劉鑫當時為何不開門對江歌施救,更憤怒于她之後拒見江歌母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