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識之士驚嘆中國迅速趕超日本
2018/01/02
要想保證基礎科的投資,必須要解決日本財政債臺高築的現狀。到2016年12月末,日本的國債和借款及政府的短期證券合計為1066兆4234億日元,和上一年相比增加了21兆8330億日元,每個日本人約負擔840萬日元的借款。政府原來財政黑字化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財政收支正常化,但是在2017年的眾議院選舉之前,安倍宣佈2019年將消費稅增加到10%之後,將原本定於還債的資金用於「育人革命」等,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為了拉選票而收買人心。
財政收支無法平衡,不可能有能力在國家真正需要的領域增加必要的投資,即使勉強靠借債增加了投資,也都是「寅吃卯糧」,「拆了東牆補西牆」,加速財政破産的日子的到來。
而筆者認為,壓迫日本財政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日本政界過於臃腫、龐大,以及龐大的政界製造的頻繁的選舉運動及每到選舉到來時收買人心的「撒錢運動」。這種政界的臃腫、龐大也帶來日本行政的臃腫、龐大。最近幾十年來,政治家們都在喊要進行政治改革,但是總是「乾打雷不下雨」,看不見政治家們觸動政界利益的改革,執政黨為應付選舉的「撒錢運動」也越演欲烈。在2017年秋天的眾議院選舉中,極少能聽到對於有關日本生死攸關的問題--財政赤字問題的認真討論,而是多以在日本現在的財政狀態不可能實現(即使實現了也必定為將來留下禍根)的「諾言」嘩眾取寵。
在這次選舉中,各個政黨都打出「教育無償化」的公約,但是對於所謂「教育無償化」的財源從哪出都語焉不詳,有分析認為:因為2017年的參選年齡下降到了18歲,各個政黨異口同聲打出「教育無償化」的公約,其重要的原因不過是拉18歲以下的新選民和他們的父母等的選票。12月8日,日本政府內閣決定了所謂「育人革命」的一籃子政策,其核心就是要拿出兩兆元規模的租金,實現私立高中的學費實質上的無償化,而大學學費實質上的無償化,從2020年4月開始實施。
在國家債臺高築的情況下實現這樣的所謂「教育無償化」,真的能夠實現「育人革命」嗎?
中國詩人王寶池寫過一首律詩《勸學》,詩中的前四句這式樣寫的:「學林探路貴涉遠,無人跡處有奇觀。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
意思是説:在學海拼搏,要探究學問的深遠之鏡,越是無人問津的高度,越有美好的學術奇景。古來成才的人士都要經歷種種磨難,在那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紈绔子弟中,誕生出出色人才的可能性很低。
而信手拈來,不用花錢的學習環境,真的能夠實現「育人革命」嗎?日本的現狀是因為經濟窮困而人才減少嗎?
記得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許多中國留學生到日本來留學,當時中國人的平均收入和日本人相比相差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來日的留學生幾乎都是打工掙學費、生活費,不僅得不到家的資助,而且很多人還要給家寄錢,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學有所成,成為中日兩國各個領域中的砥柱中流,而現在的日本青年,與其説是經濟條件不富裕,不如説是缺乏中國青年的這種拼搏精神(hungry spirit)。中國每年有幾十萬青年出國長期留學,而日本僅有一、二千人,在留學上遠遠落後於中國的日本,在將來的國際化競爭中很難與中國競爭。(有關中日留學情況的對比,詳見筆者「留學狀況預示日本必定輸給中國」日經中文網,2017年7月11日)
因此,筆者認為,日本的財政問題和日本青年拼搏精神的弱化帶來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的弱化是日本在各個方面不斷被中國趕超的根本原因,而這兩個問題又是相互關聯的,一個財政不斷接近破産危機的國家,必然在各方面不斷弱化與退化,並在國民的心理上造成無形的壓力,投下無形的陰影,會使他們在看不到國家前途的同時擔憂自己與家庭的未來,在失去對未來的信心的同時,拼搏精神衰退。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
張石 簡歷: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