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汽車與鈴木之所以推進合作是想通過互補來覆蓋全球各地的市場和技術。這對於企業今後的生存已變得不可或缺。今後,全球哪個市場會增長,眾多的環保技術中哪個會成為主流,目前很難判斷。即便是大型廠商,單憑一己之力也很難全方位顧及。通過綜合雙方擅長的技術經驗來消除「死角」,這種經營重組動向正在不斷擴大。
豐田和鈴木的合作談判對於豐田而言具有加強印度業務的好處,另一方面,對於已退出美國市場的鈴木而言,也便於在業績較差的地區進行加強攻勢。可以説二者的結合可使其業務覆蓋全球的主要市場。
除了銷售區域以外,技術方面的互補也是汽車行業重組的原動力。這是因為,在應對環境、安全技術以及IT化方面,各車企的前期投資負擔越來越重。
比如,在環保車領域目前存在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燃料電池車、柴油引擎汽車等各種技術。在這當中,今後哪一種能成為主流目前很難預測。不過,想要僅憑一己之力實現全方位覆蓋對於任何企業來説負擔都可能過大。
在這種情況下,通用汽車與本田在開發費用昂貴的燃料電池車方面建立了合作關係,雙方將利用各自擁有的眾多專利加速開發。日産雷諾聯盟則與德國戴姆勒的合作案例也達到13起。日産雷諾聯盟不僅從戴姆勒引進柴油引擎,還在推進向戴姆勒旗下小型純電動車「Smart」供應雷諾的電動馬達。
今後,規模及經營資源受限的大中型企業與豐田、大眾、通用、雷諾日産聯盟等4強開展合作的動向估計也會加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