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工業國(G7)9月24日在日本長野縣輕井澤町召開交通部長會議,匯總了「企業政府學校攜手推進自動駕駛技術走向安全、高效的實用化」的宣言。此外還就制定指導方針,防止自動駕駛汽車遭受網路攻擊達成共識。不過圍繞車輛安全標準,日美歐之間仍存在分歧。
繼2015年之後,本次會議是第2屆G7交通部長會議。主席國日本將主要議題定為應對自動駕駛。
 |
G7的自動駕駛相關官民聯合會議 (9月24日,輕井澤町) |
會議共同宣言中明確寫道「為了儘早實現自動駕駛技術實用化,要相互合作,發揮領導作用」。
此外G7還就支援聯合國推進制定應對網路攻擊的對策達成共識。自動駕駛汽車是IT技術的結晶,有遭到駭客攻擊的風險。
關於如何防止因駕駛員疏忽而引發事故等自動駕駛面臨的課題,G7還就設置工作部門深化討論達成共識。在會議的間隙,各國官員還試乘了豐田汽車等日本生産的自動駕駛汽車和燃料電池車。
日本國土交通相石井啟一在會後的記者會上強調稱「對於各地區在規則框架上容易各自為政一事,各方達成共識,一致同意加強努力,將規則向一個方向匯總」。
但最關鍵的安全規則的調整能否如願進行,仍充滿不確定性。
當前各國尚未統一步調。自動駕駛一般根據人的參與度分為1~4級。日本和歐洲依照聯合國標準,正在推進制定能應對在高速公路上改變車道等「2級」行為的規則。與之相對,美國在9月19日發佈了駕駛員完全不參與駕駛的「4級」自主規則。
日本主要汽車廠商目前仍對完全的自動駕駛持慎重態度。而美國谷歌及特斯拉汽車等新興企業在自動駕駛汽車開發領域已處於領先地位,認為相關法規不應阻礙創新。美國大型汽車廠商福特汽車也表明,力爭在2021年之前量産「4級」自動駕駛汽車。這些態度的不同將導致日歐和美國之間在自動駕駛汽車問題上産生分歧和差距。
然而不能就此斷言美國在制定規則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日前,相當於「2級」水準的特斯拉汽車發生致死事故。相關人士表示,目前美國正處於「提出方針,相關當局從汽車廠商手中收集數據」的階段。並且還存在每個州的規定都不同的問題。
日本和歐洲在制定規則方面保持統一步調,主要是因為安全認證機制相似。關於力爭在2018年之前導入的車輛相互認證制度,即如果有一個國家的相關當局認定汽車安全,在其他國家就無需進行試驗的制度,美國、加拿大和中國並未加入。3國認為目前應停留在協調各國的規定階段。
日本各大汽車廠商的海外銷量佔整體的80%。如果無法主導國際規則的制定,將可能給汽車開發和銷售帶來影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