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在純電動汽車上的焦躁和勝算
2016/12/12
豐田將純電動汽車與燃料電池車一同定位為零排放車輛的支柱,今後的焦點將轉向能否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産品。豐田認為,以每年100萬輛規模生産和銷售的混動車技術也可以應用於純電動汽車,但集團內部也有聲音認為,「兩者並不完全相同,豐田起步晚了」。
豐田能否實現反擊的關鍵在於EV事業企劃室的陣容。雖然部門成立之初只有4名成員,不過&&的是豐田普銳斯的開發負責人豐島浩二。輔助豐島的其餘三個人分別來自電裝、愛信精機和豐田自動織機。豐田高管表示,「從開發初期開始子公司就參與進來,這在本公司尚屬首次」。
豐田管理層最近幾年一直致力於培養集體榮譽感。雖然有時在內部會出現意見對立,浪費了時間,但團結一心將提高效率。加入EV事業企劃室的三家集團子公司的研發費用(2015財年的實際費用)加在一起超過6000億日元,直追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全球最大企業德國博世。對純電動汽車的開發還將成為豐田集團合作能否成功的試金石。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奧平和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