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車能順利普及嗎?
2018/01/12
全球各大車企正加速向純電動汽車(EV)轉型。雖然也有很多聲音質疑是否會真的實現轉型,但2017年秋季在德國斯圖加特舉辦的世界電動汽車大會暨展覽會「EVS30」上,對轉向純電動車持積極推進立場的車企等相關人士,就普及的條件進行了討論。
「我們必須重新發明汽車」,當地車企德國戴姆勒董事奧拉·卡倫尼烏表示,除了乘用車之外,將為卡車、巴士及箱型車等所有車型推出電動款。配備引擎的汽車要追溯至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爾·本茨等創始人時代。擁有「梅賽德斯·賓士」等高檔汽車品牌的該公司將「重新發明」作為關鍵詞。
![]() |
第30屆世界電動汽車大會暨展覽會「EVS30」(德國斯圖加特,2017年10月) |
卡倫尼烏表示,「最大的課題是電池」,鋰電池的價格雖然持續下降,但到2022年前後,下降速度會放緩。另外,他表示,在2025~2030年被稱為「後鋰離子」的全固體電池及鋰硫電池將實現量産,屆時這些新型電池將成為「遊戲規則的改變者」。
法國雷諾高級副總裁吉爾·諾曼表示,「到2020年,電動小型車的保有成本將低於汽油車」,除了該公司高居份額首位的歐洲,還打算在中國提高電動汽車的市佔率。
關於電動汽車懷疑派屢屢主張的鈷和鋰等電池原料存在資源枯竭和價格上漲的問題。調查公司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分析師科林·麥克拉徹否定了這些影響。
以2030年純電動車在全球新車銷量中的佔比達到24%為前提,鋰需要達到2016年全球産量的約3倍,鈷需要達到2016年全球産量的1.3倍。不過,據稱儘管如此,這也只不過是目前已探明儲量的0.74%和2.23%。
關於價格,鈷的價格即使達到目前的3倍,電池價格也只會上漲13%,鋰的價格漲到3倍,電池價格也只會上漲2%。但麥克拉徹認為,可以通過擴大電池的生産規模來抵消價格的上漲。
![]() |
還有一個擔心要素經常被提到,那就是電力供應的緊張。關於這一點,以德國為例,純電動車的保有率即便達到40%,也還不到電力需求的十分之一。另外,麥克拉徹還指出,屆時隨著電源分散化和節能化的推進,總電力需求會比現在還要少。關於需求增加的時間段相對集中這一點,美國等已開始針對純電動汽車,根據時間段進行靈活定價。
麥克拉徹指出,「值得關注的應該是歐盟(EU)、美國和中國的政策變化」。從可能性和影響的角度出發,政策變化可能會成為最大風險。
讓推進派受到鼓舞而又感到不安的是中國清華大學教授周青的發言。周青教授列舉了高鐵網的建設,強調中國政府如果想要培育純電動車産業,就會打造相關市場。雖然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政府並不介意。
對於全球的汽車廠商而言,中國市場不可忽視。周青教授表示,中國汽車市場的10%就相當於整個德法市場相加。
雖然今後需要關注政策動向,但轉向純電動車的步伐也會切實的推進。今後還會出現什麼樣的觀點,需要密切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深尾倖生 法蘭克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