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和德國戴姆勒在中國市場踩下了促進純電動汽車(EV)普及的油門。察覺到將治理嚴重的大氣污染作為最重要課題的中國政府的決心,之前持觀望態度的日産汽車等日本汽車廠商也進入中國環保車市場,海外車企陸續向中國集結。在已開發國家尚未普及的背景下,各車企在中國實施的環保車戰略能夠順利被推進嗎?
北京市的商業設施「僑福芳草地」內高檔品牌店雲集,其中美國純電動車風險企業特斯拉汽車的中國1號店非常引人關注。雖然該店在2013年底才剛剛開業,卻被稱為「全球最賺錢的店」。
店內展示著跑車型的主力純電動車「Model S」。平日該店就門庭若市。店裏的負責人表示「提車要等待6個月,多的時候一天會訂出20輛」。店裏銷售的全都是售價73.4萬元起的高檔跑車。儘管由於需要交關稅,在華銷售價格比美國貴50%左右,但是仍然十分暢銷。
「可以向身邊的人炫耀,打算買兩輛」。來自浙江省的一位企業家興奮地説到。當問及單次充電的行駛距離是否令人放心時,營業人員回答到「1次充電可行駛520公里,早上在自己家中充上電就可以了」。據稱,還將幫助購買者設置充電站。
「名流車」也想走進中國
特斯拉的純電動車在美國被視為「名流開的車」。符合愛面子的中國人的喜好。4月份特斯拉汽車的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訪問了中國。他表示「將投入幾億美元用於中國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在北京和上海展開了「一把手行銷」。
繼北京之後,特斯拉還計劃於近期在上海和杭州開店。計劃16年在華售出2萬輛,使在華銷售比重達到其全球銷量的20%。
為何全球的汽車廠商紛紛向中國環保車市場投以熱切的目光呢?最大的原因是中國政府開始積極推進純電動等環保車的普及。
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承擔著中國80%輸電網建設工作的國家電網3月份宣佈計劃向民間資本開放充電站的運營業務。
特斯拉等外資企業已顯示出進軍意向。中國政府計劃首先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打造「5公里充電網」,即5公里的範圍內必須有一個充電站。
此外還將增加擴大補貼等制度上的普及政策。在此基礎上還在政府官員人事考評中增加了「對環境的貢獻」這一項。青海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已開始自主出台普及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將促進環保車普及作為最優先課題。
為何被「看衰」
高檔車的代表性廠商德國戴姆勒將於9月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發售轎車型純電動車「騰勢」。這是戴姆勒與當地汽車産商比亞迪耗時4年共同開發出的新型純電動車。
該純電動車售價為36.9萬元起,價格偏高,不過目前正在推進相關工作,希望使其成為地方政府等的補貼對象。比亞迪的董事長王傳福強調,在北京25.5萬便可買到該車。
日産汽車也多次與各地方政府展開磋商。計劃最早於2014年9月以中國專用車品牌「啟辰」銷售純電動車,執行董事關潤表示,「爭取未來在中國的純電動車市場佔據20%份額」。特斯拉和日産還將開發和生産的「本地化」納入視野。
而各大車企面臨的問題是中國消費者對純電動車缺乏了解。北京市內的一位40多歲的包租車司機表示「中途沒電了很可怕。要買也要等到10年後」。據稱,雖然在深圳機場有比亞迪的純電動車計程車在等待接客,但是「顧客知道是純電動車後都感到很擔心」。
此外還有不少看衰的人認為,中國的環保意識沒有日本和歐洲高,「環保車只是少數有錢人的玩具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