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制進口,日本廢紙出口價降至1/6
2019/11/11
中國的環保限制正在動搖日本的廢紙回收系統。過去大量進口日本廢紙的中國提出廢物零進口目標,限制進口。無處可去的廢紙充斥日本國內。日本嘗試開拓銷路,向東南亞出口,但是並非易事。在全球性經濟減速的背景下,日本以出口為前提的資源迴圈迎來轉折點。
「已經沒地方放了」,東京廢紙批發商栗原紙材的新田事業所將瓦楞紙板等廢紙壓縮成捆,一捆一噸重,現在已經積壓了3000捆,是一般情況下的6倍。倉庫已經放不下,從5月開始堆放在室外。這是自發生東日本大地震的2011年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 |
栗原紙材新田事業所的部分廢紙放在室外(左後方) |
日本國內廢紙批發商和造紙企業的廢舊瓦楞紙板(廢紙板)等的合計庫存能力被認為在145萬噸,據廢紙批發商的高管表示,「(目前的庫存)已經接近9成」。由關東地區的廢紙批發商組成的關東製紙原料直納商工組合截至9月的瓦楞紙板庫存量達3.3萬噸,膨脹至2018年的近3倍。
![]() |
庫存增加的最大原因是中國在2018年6月提出2020年底之前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目標,開始減少進口。2018年,日本的廢紙出口量為380萬噸,其中對中國的出口量為274萬噸,佔到7成多。日本古紙再生促進中心的統計顯示,日本國內廢紙總回收量的13%被中國吸收。
從2000年前後開始,日本的廢紙一直處於回收量超過國內再利用量的情況。這是因為企業和居民的回收意識增強以及自治體採取了積極回收等措施。日本通過把國內用不完的廢紙出口海外的方法來維持再迴圈的機制。
當前,日本的造紙企業以高於出口價的價格購買廢紙,支撐回收系統。不過據紙業專門商社的高管表示,「如果出口情況持續低迷,國內造紙企業下調買價的話,廢紙回收系統可能崩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