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不足讓全球面臨供電風險
2021/10/27
增加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已成為全球的當務之急。要達成脫碳化目標,必須把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額提高至4倍,以彌補化石燃料的減少。如果化石燃料減少過快,將招致能源供應短缺。在歐洲和中國相繼出現能源危機的背景下,過渡期的能源供求控製作為課題迅速浮出水面。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正在千方百計維持穩定供電。10月19日決定把原定2021年內關閉的火力發電站的運作延長至2023年。為了到2045年實現脫碳,加州此前決定關閉火力發電站,但在光伏發電量下滑的傍晚,電力供應短缺成為問題,反覆延長火力發電站的運作時間。
![]() |
2015年的巴黎協定提出了把工業革命以後的氣溫上升控制在1.5度以內的努力目標。為了達成目標,力爭在2050年之前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國家和地區正在增加。英國石油公司(BP)的估算顯示,在能源構成中,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燃料的比率必須從15%提高至近80%。
投資額需增至過去10年的4倍
目前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持續不足。挪威調查公司雷斯塔德(Rystad Energy)的推算顯示,要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在截至2030年的10年裏,有必要把投資額增加至合計約16.4萬億美元,即過去10年的4倍。可再生能源普及期的投資效率低下,預計投資金額會率先膨脹。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金額將超過此前10年對化石燃料的投資。
![]() |
從歐洲的能源短缺來看,風力的發電量因無風而下降産生了負面影響,需要推進技術創新,解決儲能和電力供求調整課題。
另一方面,全球對化石燃料的投資呈現銳減趨勢。
10月13日,歐盟(EU)發佈了北極圈的新戰略,呼籲全球停止化石燃料開發。力爭在北極地區推進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