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環境/能源 > 可再生能源不足讓全球面臨供電風險

可再生能源不足讓全球面臨供電風險

2021/10/27

PRINT

脫碳經濟

       

  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推算顯示,北極圈埋藏著全球未發現石油的13%、天然氣的30%。如果考慮到現在歐洲的天然氣短缺,看起來這是必不可缺的資源,但歐盟轉向脫碳化是不會動搖的。

    

  英國石油公司的估算顯示,如果停止開發新油田,石油産量將以每年逾4%的速度減少。目前為每天近1億桶,到2050年將降至2500萬桶左右。雖然石油減産的速度符合凈零排放目標瞄準的水準,但問題是目前的石油減産速度超過可再生能源的替代速度。即使到2050年達到供需平衡,但在屬於過渡期的2030~2040年代,將最多短缺1800萬桶,需求的4分之1無法滿足。

     

     

  從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少、目前需求增加的天然氣來看,短缺將更加顯著。如果停止新開發天然氣田,天然氣産量將每年減少4.5%,到2050年降至目前的25%。即使按凈零排放的預期轉向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一半也將難以滿足。

    

  雷斯塔德的首席執行官Jarand Rystad表示,「即使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或許也需要維持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投資」。與專家的看法相反,目前新增投資正在迅速減少。

   

  英荷殼牌石油被荷蘭的法院命令在2030年之前使二氧化碳凈排放量比2019年減少45%。對於加拿大的TC Energy推進的美國石油管線項目,美國拜登政府以環境保護為由取消了許可。

  

在西班牙,風力發電量的減少成為能源危機的原因之一(REUTERS)

    

  此外,資金的壓力也持續加強。美國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統計顯示,全球79家主要金融機構減少了對石油和天然氣的資金供應。歐洲復興開發銀行7月宣佈,在2022年底之前停止對石油天然氣開發項目的投資。

   

  掀起液化天然氣採購競爭

    

  天然氣的採購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中國今年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預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中國海洋石油(CNOOC)與卡達簽署了始於2022年的為期15年的長期合同。歐洲也不斷從煤炭火力發電轉向天然氣火力發電,已開始擴大進口液化天然氣。

      

  巴基斯坦的天然氣庫存出現短缺,不得不通過現貨(即時合約)購買,冬季的停電風險提高。巴西也因水力發電量減少而增加進口液化天然氣。

   

  國際能源署(IEA)在10月發佈的報告中指出,「同時充分確保化石燃料和低碳燃料的供應,對於能源安全保障而言必不可缺」。

   

  目前處於歷史性的能源轉型期。如果不加強過渡期的風險管理,電力危機將不斷發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