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與騰訊為何能在物聯網合作上一拍即合
2018/09/11
日立製作所9月10日宣佈,與騰訊控股在「物聯網(IoT)」領域展開合作。雙方將共同開發在製造和物流等廣泛領域採用物聯網技術的新服務。日立希望加速開拓中國市場,而騰訊則希望在主力的消費者服務以外擴大面向企業的業務,兩者的想法不謀而合。
![]() |
大連水果攤上的微信支付二維碼(資料圖) |
兩家公司針對長期在物聯網領域展開合作的方針達成基本協議。其構想是在中國等開發的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構建、在製造及物流領域採用物聯網方面,共用相關技術和經驗。
日立在華銷售額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為1.041萬億日元,僅佔全公司的約1成。除了電梯之外,日立還涉足汽車和智慧手機相關電子零部件、航空相關業務。
日立的戰略是將今後的增長押注在物聯網業務上,將面向鐵路和大樓的産品和感測器等物聯網技術結合起來,預測基礎設施的運作情況等,提高産品和服務的附加值。日立計劃利用自身的物聯網平臺「Lumada」,到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將相關銷售額提高至1萬億日元以上。
不過,日立要在中國進入物聯網領域並非易事,而騰訊擁有大量物聯網服務所必需的雲伺服器。通過利用騰訊的伺服器,能夠在中國全境提供物聯網服務。日立似乎認為,要在中國賺取利潤,與騰訊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日立8月底宣佈,與四川省在包括物聯網在內的數字相關技術領域展開合作。中國政府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構想,在通信、鐵路、汽車、能源、材料和醫療領域,正在通過物聯網等新一代技術提高效率。有分析認為,産業升級帶來的需求很大,日立將積極為這一構想提供協助。
另一方面,騰訊被認為意在通過與日立攜手來獲得物聯網相關技術。騰訊在中國向10億多人提供微信服務,並廣泛涉足遊戲和線上音樂等業務。2017財年(截至2017年12月)營業收入達到2741億港元,同比增長50%以上,目前正作為今後的增長領域而推進對汽車領域的投資,有可能摸索與日立的汽車零部件部門展開合作。
日立提出一個目標,要使2018財年按合併數據計算的銷售額達到10萬億日元,營業利潤達到8000億日元,海外銷售額比率提高至55%以上。其中,中國銷售額每年增長10%以上,達到僅次於北美的規模。日立希望不僅是電梯和鐵路等設備的銷售,還要結合物聯網相關服務來提高利潤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