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零部件的增長點從手機轉向醫療?
2019/01/30
村田製作所的智慧手機等通信相關業務銷售額佔比達到53%。該公司2017年收購了美國初創企業Vios Medical。Vios開發裝在患者的胸前,測量心跳、呼吸和心電圖的小型感測器,將推進與村田産感測器和通信零部件的融合。
在其他日本企業方面,電子零部件企業TDK將與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共同推進使用磁性感測器測量心臟跳動的系統的臨床研究。力爭一邊驗證效果,一邊向醫療器械廠商銷售磁性感測器,把産品推向實用化。
大型智慧手機觸控面板廠商NISSHA也從4家醫療器械廠商收購業務,開發手術器材等新産品。2017財年(截至2017年12月),該公司包括智慧手機在內的IT業務的銷售額佔比達到50%左右,計劃到2023財年(截至2023年12月)把比重下調至35%。
![]() |
村田製作所的LOGO |
各家電子零部件企業同時還在強化汽車領域業務。不過相比汽車業務,醫療業務被認為利潤更大、收益性更高。隨著可穿戴型器械的小型化以及與通信技術的融合,除了感測器和通信零部件外,活用精細加工技術和材料成型技術的門檻也在降低。
智慧手機企業也強化醫療相關業務
美國蘋果和南韓三星電子等智慧手機企業紛紛強化健康管理業務。蘋果2018年9月發佈的最新款Apple Watch配備了測心電圖的功能。該公司還對使用Apple Watch和iPhone的醫療機構的研究提供支援。
蘋果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近日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暗示2019年將在健康管理領域推出新服務。他還表示,健康相關服務將成為蘋果對人類的最大貢獻。
三星電子也在2019年1月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展出了醫療用機器人。該公司還推出超聲波診斷儀等醫療儀器,計劃把醫療業務培育為繼半導體和智慧手機之後的又一業務支柱。
隨著 Apple Watch等可穿戴終端的出現,個人也能夠輕鬆獲得心率和心電圖等健康數據。醫療儀器也開始向可穿戴化過渡,例如歐姆龍的醫療儀器子公司2018年12月在美國發售可穿戴型血壓儀等。
預計今後將出現新的醫療業務模式,包括運用上述儀器和健康數據進行疾病預防和治療等。過去要進行幾十萬人規模的醫療研究十分困難,今後這種研究將成為可能,因此有聲音期待能促進開發儘早發現心臟病、癡呆症和癌症等疾病的方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渡邊直樹 大下淳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