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螢幕力爭近期接受大陸和台灣企業出資
2019/04/02
日本螢幕(JDI)為推進經營重建而力爭進行逾1100億日元的增資,正展開談判。4月1日,該公司針對從台灣電子零部件廠商等外部企業和作為最大股東的官民合資基金INCJ(原日本産業革新機構)獲得支援發佈評論稱,「力爭在本週內達成協定」。今後將繼續進行談判,彌合與外部企業之間的分歧。
![]() |
日本螢幕針對從外部企業接受支援的規模表示,「將進行600億~800億日元規模的股票和債券發行」。其中,400億日元以上作為普通股接受出資。從1100多億日元的增資構成來看,除了上述400多億日元,關於其餘的約750億日元,正討論通過將INCJ對日本螢幕持有的現有債權轉換為沒有表決權的優先股來提供支援。
鑒於此,日本螢幕股價1日一度較上週末上漲11日元(16%),漲至80日元,創出約1個半月以來最高點。
討論向日本螢幕出資的企業聯盟是台灣電子零部件廠商宸鴻光電科技(TPK)、台灣金融企業富邦集團、中國大陸的嘉實基金管理集團等4家公司。在600億~800億日元規模的支援金額中,預計逾400億日元為普通股,其餘為附新股認購權公司債,如果達成協定,企業聯盟將掌握近5成表決權。
在達成協定過程中焦點在於日本螢幕與蘋果交易條件的放寬。大陸和台灣企業要求延期償還日本螢幕為建設工廠而從蘋果借貸的資金的約1000億日元未償還金額,還要求修改如果日本螢幕的現金及存款低於一定金額則蘋果有權沒收日本螢幕工廠的合約內容。
蘋果公司顯示出接受部分要求的姿態。有分析認為大陸和台灣企業大體上達成了一致,但仍有企業要求獲得進一步讓步,日本螢幕和企業聯盟的內部正加快推進最後階段的調整。
日本螢幕于2012年通過整合日立製作所、東芝和索尼的液晶業務而成立。不過,由於競爭激化加上最大客戶蘋果的智慧手機增長乏力,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似乎連續5年出現合併最終虧損。日本螢幕股價跌至2014年上市時發行價的十分之一以下。
大陸和台灣企業對日本螢幕的支援即使在當事企業之間達成協定,仍存在不確定因素。在中美高科技摩擦長期化的背景下,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等美國相關部門會如何看待中國企業的出資?雖然日本螢幕認為沒有問題,但以往有過美國相關部門導致驪住集團被迫放棄向中國企業出售義大利子公司的案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日經亞洲300i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美元/日元 | 132.42 | -0.60 | 04/14 | 15:15 |
美元/人民元 | 6.8381 | -0.0298 | 04/14 | 07:14 |
道瓊斯指數 | 34029.69 | 383.19 | 04/13 | close |
富時100 | 7843.380 | 18.540 | 04/13 | close |
上海綜合 | 3336.1530 | 17.7892 | 04/14 | 14:05 |
恒生指數 | 20405.12 | 60.64 | 04/14 | 14:04 |
紐約黃金 | 2041.3 | 30.4 | 04/13 | close |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