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底片的出路是「AI+醫療設備」?
2019/12/20
日本富士底片控股12月18日正式宣佈,斥資1790億日元從日立製作所收購圖像診斷設備業務。在圖像診斷設備領域,德國西門子等海外企業掌握較大份額。富士底片將結合防止漏看疾病的人工智慧(AI)等軟體,依靠優良的便利性和易用性發動攻勢。
![]() |
「收購的最大意圖是,把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圖像處理技術及AI與日立的設備結合起來」,富士底片控股的會長兼首席執行官(CEO)古森重隆18日在東京都內的記者會上這樣強調。
富士底片將收購日立的子公司原日立醫療開展的圖像診斷設備業務,主要包括核磁共振成像裝置(MRI)、電腦斷層成像裝置(CT)、超聲波診斷裝置業務。對象業務的銷售額為1432億日元,力爭2020年7月完成手續。
富士底片在醫療圖像管理系統(PACS)方面的份額排在全球首位。隨著統一開發系統和設備,設備的價值也將提高。
![]() |
舉行記者會的富士底片會長兼CEO古森(18日,東京都港區) |
例如通過人工智慧分析電腦斷層成像裝置(CT)拍攝的圖像,鎖定病灶的位置和形狀,防止漏看。此外,還可減輕操作者的負擔,例如在拍攝時通過人工智慧自動識別患者體位等,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彰顯異物等想要發現的東西。
日立的高管表示,「關於圖像診斷設備,需要在各個地區安排營業負責人和技術人員,沒有規模就無法提高利潤」。
不過,現實很嚴峻。調查公司英國Evaluate的統計顯示,富士底片2018年在圖像診斷領域的全球份額為5.5%,排在第5位。即使加上日立也僅為8%左右,與分別掌握2成左右份額的德國西門子等世界「三巨頭」的差距明顯。
此外,在日本市場,醫療機構對電腦斷層成像裝置(CT)和核磁共振成像裝置(MRI)的引進告一段落。由於與其他競爭對手的價格競爭,收益正在惡化。而在海外,中國企業開始涉足電腦斷層成像裝置(CT)業務,存在高額的醫療器械也邁向大路貨的風險。
富士底片開展的辦公設備和數位相機業務的市場呈現縮小態勢。古森CEO提出方針稱,到2020年代中期,使醫療器械和再生醫療等醫療保健業務的營業收入增至相當於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預期約2倍的1萬億日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