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研究(下)在鴻海的存在感減弱
2020/04/08
但兩項計劃都遇到了困難。自2017年底起,因中國大陸企業發起增産攻勢,液晶面板價格開始下滑,業務環境急劇惡化。堺螢幕産品公司使用世界最大級別的玻璃基板高效生産大尺寸面板的優勢也減弱。原因是大陸最大的液晶面板企業京東方科技集團(BOE)啟動了同等水準的新工廠。
廣州工廠雖已投産,卻遲遲沒有全面量産。美國的建廠計劃則改成了縮小工廠規模、建造研發中心等多樣性設施設備的方案。投資額似乎也被壓縮。
每當有媒體報導稱鴻海的中美面板業務不順利時,鴻海都會發表聲明表示鴻海沒有面板業務。該公司認為,廣州工廠的建設主體並非鴻海,而是郭台銘的投資公司旗下的堺螢幕産品公司。
而郭台銘也以參加2020年1月台灣領導人競選為契機,出售了堺螢幕産品公司的股份。沒有公開收購方。競選結束回歸經營後,郭台銘表示要設立大規模基金並尋找新的投資對象。已經看不到對夏普和麵板業務的熱情了。
夏普會長兼社長、同時還兼任鴻海董事的戴正吳認為,夏普對鴻海的重要性不會改變,但鴻海的一位高管卻透露,對夏普的運營方式並不確定。
戴正吳曾表示夏普交給自己了,但他已宣佈將在2021年度末卸任。鴻海將如何對待「守護者」離開後的夏普,還是一個未知數。夏普必須早日讓採用自主技術和經驗的新業務走上正軌,展現出讓鴻海信服的乘積效應。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元、伊原健作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