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IT/家電 > 心理戰:日本零部件廠商這樣看蘋果

心理戰:日本零部件廠商這樣看蘋果

2020/08/24

PRINT

 

       美國調查公司IDC的統計顯示,4~6月的iPhone出貨量同比增加11%,是前5大智慧手機廠商中唯一一個銷量擴大的企業。蘋果的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也在730日的電話會議上表示,「5~6月的需求超出預期」。這意味著供應商擔心的「蘋果衝擊」暫時得以避免。

 

 

       2020年的生産計劃暫且確定,與此同時面向2021年的攻防戰也已經打響。

 

       2020年秋季的新款iPhone將是首次在全部機型上採用OLED,作為供應商的南韓企業或將受益。不過,目前由於廉價的液晶機型銷售強勁等原因,認為2021~2022年會再次推出液晶機型的看法正在加強。

 

蘋果和供應商每年圍繞iPhone訂單展開心理戰

 

       在iPhone的組裝領域,中國大陸的代工企業立訊精密工業將收購同行企業台灣緯創資通的大陸工廠。此前iPhone的組裝一直由台灣的代工企業壟斷,但供應商的高管表示,「蘋果希望在大陸也建立供應鏈,這種意向發揮了作用」。

 

       iPhone的銷量為每年2億部左右,日漸觸頂,在此背景下,力量對比也出現變化的跡象。據悉供應大部分OLED屏的三星因銷售數量未達到一定水準,4~6月向蘋果收取了約合1000億日元規模的「違約金」。有分析認為,蘋果今後將全面推進從LG螢幕採購OLED屏,推動供應企業的分散化。

 

       「為了讓(往年)集中於秋季的新産品變得均勻化,利用舊零部件在春季生産了商品」

 

       蘋果也不是一味「揮鞭子」,也為供應商準備了「糖」。4月發佈的廉價版「iPhone SE」正在為各供應商的業績穩定作出貢獻。還出現了為抵消iPhone生産的季節性波動而分散訂單的趨勢。

 

       「為規避關稅等風險,或將增加在印度的組裝」

 

       除了目前為止的中國大陸之外,蘋果被認為還打算在印度增加iPhone生産。路透社等報導稱,印度政府針對該國的智慧手機生産優惠政策表示,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等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已提出申請。

 

       有分析認為,蘋果首先將印度定位為從日本、南韓和台灣等出口的零部件的組裝基地,但有供應商高管表示,「將來零部件廠商或許也將逐步被吸引到印度」。

 

       iPhone上市已有13年,蘋果自身也面臨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斷裂、封城導致的店舖歇業以及中美貿易戰等各種風險。在消費和生産的理想模式發生改變的新常態之下,日趨成熟的iPhone經濟圈也正在走向轉捩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渡邊直樹、龍元秀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7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