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首次推出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感測器
2021/11/29
索尼集團旗下的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首次使面向車用高性能感測器「雷射雷達(LiDAR)」的感測器實現産品化,將於2022年3月開始供貨。最遠300米處的物體也能夠以每15釐米為單位測量距離。該感測器採用自主加工技術,實現了小型化。著眼於自動駕駛普及,索尼除了攝像頭用感測器外,還涉足有望迅猛增長的雷射雷達用感測器,要將其培育為拉動車載感測器業務增長的火車頭。
新産品「IMX459」在對角線6.25毫米的晶片上搭載約10萬個10平方微米的像素。在小型化的同時,能以高精度和高速度測量距離。價格為1枚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35元)。
雷射雷達是照射雷射後捕捉反射光,識別與周圍物體的距離和形狀的感測器。與汽車防碰撞功能等使用的攝像頭和傳統感測器毫米波雷達相比,可以高精度檢測對象物的形狀。由於能夠以立體圖像持續呈現周圍情況,還被稱為自動駕駛的「眼睛」。
![]() |
利用索尼感測器檢測周圍情況的示意圖 |
索尼的感測器採用了名為「SPAD」的像素。特點是通過把進入感測器內的光微粒擴增為大量電子,可以提高感光度和距離測量精度。即使在微弱的光線下也可以檢出,因此,暗處及遠距離的物體也容易檢測到。
該感測器採用每個像素都與背面電路連接的自主層疊化技術。與把像素和電路放在同一平面上的普通加工方法相比,能夠為像素部分確保較大的面積,而且可使總體尺寸縮小,還易於確保進入表面像素部分的光線。
![]() |
感測器「IMX459」將於2022年3月開始供貨 |
索尼將準備採用該感測器的雷射雷達試製品,提供給考慮引入的廠商。據悉,縮小晶片本身的尺寸之後,不僅可輕鬆降低量産時的製造成本,還能使雷射雷達本身實現小型化,從而變得不顯眼。
日本國內外的企業都在競相開發雷射雷達。據台灣調查公司TrendForce預測,到2025年,雷射雷達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9億美元,而2020年為6.82億美元,將以年均34%的增速擴大。與工業用途相比,用於自動駕駛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雷射雷達有望大幅增長。
索尼的半導體業務主要是智慧手機和攝像頭使用的圖像感測器。該公司以高畫質和小型化技術為武器,掌握了全球一半的份額。而在車載用途方面,2014年索尼涉足了攝像頭感測器業務。雖然銷售額年增速達到了50%,但仍要追趕處於領先地位的美國安森美半導體、美國豪威科技等企業。
索尼為正在試製的純電動汽車(EV)「Vision S」配備了自己生産的感測器,索尼車載産品視為增長業務,大力進行開發和銷售。除了現有的攝像頭感測器、用於測量距離的感測器之外,還投放雷射雷達感測器,擴大商品群。該公司將利用各種感測器來開拓汽車零部件廠商等客戶,通過乘積效果來提高車載業務的競爭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伴正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