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半導體國産化在落後中起步
2022/03/25
對於尋求推動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印度來説,呈現晶片供給不穩打擊經濟復甦趨勢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政府正在積極推進晶片的國産化。該國政府出台了鼓勵國內生産的制度,敲定了為支援晶片和液晶生産而投入76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634億元)的政策。除了韋丹塔和富士康之外,新加坡企業等也提出了有關該制度的申請。
長期支援成為課題
印度此前也曾力爭培育晶片産業。不過,企業對於長期需求動向缺乏信心,並未實現。這種局勢正在改變。英國調查公司Omdia的南川明指出「晶片需求與當時相比正在擴大。此外,以中美高科技對立為背景,在中國以外擴大晶片生産的氛圍正在加強」。
晶片國産化和通過國産化振興産業也面臨諸多課題。今後,在智慧手機和汽車邁向高功能化的背景下,通過合資業務涉足的晶片的性能有必要跟上這種需求。
韋丹塔針對晶片電路的微細化僅表示,「今後將花費數年展開討論」(阿卡什·赫巴),能否應對不斷升級的需求仍是未知數。晶片的性能提高還離不開與相關材料廠商的合作。
還需要長期的援助措施。印度當地智庫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 (ORF)也指出「課題是晶片産業需要鉅額投資,回收週期也很漫長。製造業薄弱的印度僅建立晶片生産基地就需要大量時間」。
中國和歐洲等也在積極吸引工廠,各國間的競爭激烈。在東南亞存在新加坡那樣擁有前製程的國家。Omdia的南川也認為,要培育晶片産業「10年以上的長期投資不可或缺」。印度能否維持長期的政府與民間合作將左右今後的成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花田亮輔 孟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