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IT/家電 > 惡意篡改半導體電路的人就在我們身邊?

惡意篡改半導體電路的人就在我們身邊?

2022/06/09

PRINT

半導體

 

       此次的洩漏之所以能夠實現,並不是因為研究人員特別擅長,而是借助了在即將製造前也能對電路設計進行微調的工具。即使發現不完善的地方,也無需從頭開始製作,這種方便的工具正在業界普及。

 

       Pagliarini博士透露稱,「(諷刺的是)修改問題的工具被用來製造問題」。其操作出人意料地簡單,由此暴露出了一種風險,那就是連對企業不滿的個人或以犯罪為樂的人也有可能做壞事。

 

       威脅比想像的更為嚴重。如果民間供應鏈出現問題,由於責備同事會有心理負擔,就會以單純的設計失誤了事。這會成為非法電路的溫床。還有可能出現涉及整個國家的惡行。

 

       帶有醫生標誌的畫面上會出現紅色木馬標誌,以此來告知異常的發生——東芝資訊系統公司主管永田真一表示,該公司的服務「至少能夠檢測出存在被研究人員等惡意使用風險的數十種以上可疑電路」。木馬來源於比喻欺騙對方的「特洛伊木馬」。

 

通過分析檢測出可疑電路的畫面(局部進行了馬賽克處理,圖片由東芝資訊系統公司提供)

 

       最初也考慮過對外銷售檢測系統,但最終還是改為僅提供檢測服務。如果非法電路越來越常見,卻缺少像東芝資訊系統公司這樣獨立分析非法電路的企業,僅靠公司內部調查,可能存在局限性。

 

       但業界對此持觀望態度,認為還為時尚早。其原因是,非法電路檢測無法幫助半導體提高性能,只會增加成本。早稻田大學的戶川教授表示,「最好從經濟安全保障的角度出發,至少在政府採購當中進行徹底確認」。

 

       如果今後日本國內外的客戶對半導體産品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那麼未經檢測的産品將被拒之門外。東芝資訊系統公司表示,「最好各家企業都形成這樣一種氛圍,即確認安全性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由於尚未瀕臨危機,因此不需要採取對策,這樣的想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新冠病毒的出現讓我們認識到,陷於被動時,受到的損失會非常大。是杞人憂天,還是先見之明?威脅半導體電路的問題向人們提出了一個課題,那就是當感知到風險來臨的預兆時,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加藤宏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1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1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