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奈米晶片工廠建設如火如荼
2023/03/24
這是因為,在近10年裏使用的被稱為「FinFET」的半導體設計結構已達到極限。如果試圖進一步縮小電子線路的線寬,就會頻繁發生大量電流洩漏到不該有電流的地方這一現象。
為了防止這種電流洩漏,各企業展開激烈競爭,長期推進開發的是被稱為環繞式柵極技術 (gate-all-around、簡稱GAA)的新設計結構「奈米片(nanosheet)」。台積電已在這項開發上投入了約15年時間。
美國 IBM、英特爾和三星等也一直在推進開發,但需要極為精細的加工技術,量産難度極大。三星於2022年部分引進了該技術,但「處於在投産上陷入苦戰的局面」(市場分析師)。為了推進尖端半導體國産化而在2022年夏季成立的日本Rapidus 也從IBM獲得技術,力爭實現量産,但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數。
![]() |
採用奈米片的2奈米晶片將成為最精密、最好的技術——2022年8月,台積電的首席執行官(CEO)魏哲家在總部所在地新竹舉行的技術説明會上,面對在座的供應商管理層等,對2奈米晶片的實用化顯示出極大的自信。
2023年1月,魏哲家在記者會上又表示2奈米晶片的開發進展比預期快,再次強調了進展的順利。已啟動的工程的進度也體現了這種自信。
並未放慢投資步伐
目前的半導體市場受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和經濟減速的影響,面臨始於2022年夏季的需求下滑。尤其是搭載於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的晶片需求低迷,呈現連台積電的工廠開工率都出現下降的局面。
儘管如此,預計台積電今年仍將展開最多360億美元的設備投資,直接關係到競爭力的尖端領域的對台灣投資步伐並未放慢。在台積電僅次於新竹的第2大基地所在的南部台南市,2022年底啟動量産的3奈米晶片的5個工廠的投産也迅速取得進展。
![]() |
佔全球份額逾9成的尖端半導體産品向台灣過度集中的局面今後將進一步加劇。日本經濟新聞的數據顯示,台積電2020年以後公佈計劃的尖端産品新工廠數(7奈米晶片以上)僅在台灣就達到16個。
而台積電在海外,僅美國亞利桑那州有2個工廠。此外,在美國啟動3奈米晶片量産要等到2026年,比台灣晚4年。
雖然臺海風險被指出,但實際上半導體過度集中於台灣的局面目前正在加強。今後這種風險可能進一步提高。
日本經濟新聞此次進行的無人機拍攝遵守當地相關法規,由有資格者實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