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經營/戰略 > 中日韓企業家2015眼中的擔憂與機會

中日韓企業家2015眼中的擔憂與機會

2015/01/12

PRINT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與中國《環球時報》及南韓《每日經濟新聞》共同實施了「中日韓經營者調查」。調查顯示,中日韓企業經營者明顯對中國經濟減速感到擔憂。超過70%的日韓經營者回答中國經濟減速對企業業務「將産生消極影響」。關於有望取代中國的潛力市場,越來越多的經營者對東南亞的期待增強。近80%的日本企業經營者將東南亞視為潛力市場,而南韓企業方面,選擇東南亞的經營者也自該調查實施以來首次超過選擇中國。

 
      關於2015年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因素(最多先擇3項),回答「中國經濟減速」的中日韓企業經營者均最多,佔到60~90%。中國領導層正就將201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下調至「7%左右」進行調整。可以看出經營者對全球經濟增長引擎的中國經濟出現「異常狀況」感到擔憂。

      超過70%的日韓企業經營者回答中國的經濟減速將對其公司的業務産生消極影響。由於在南韓企業的海外出口對象和投資對象中,中國佔據重要地位,因此對南韓的衝擊將尤其的大。8.3%的南韓企業經營者回答中國經濟減速將對其造成「深刻影響」。

      關於如何應對中國經濟減速,日本企業方面,54%的經營者回答「開拓其他新興市場」。76.4%的日本企業經營者認為「東南亞」是潛力市場。另外,77.3%的日本企業經營者將東南亞作為海外的重點投資對象,大幅高於第2位的「印度」和「北美」(分別為27.3%)。

  從調查可以看出,日本製造業投資將以産業聚集地泰國為中心,擴大至柬埔寨和緬甸等周邊國家。同時,日本企業分享東南亞國家內需的舉措也顯著增強,例如永旺2015年春季將在印度尼西亞開設首家店舖,日本企業「轉向東南亞」的趨勢日趨明顯。

 
  而在南韓企業中,作為有潛力市場列舉「東南亞」的經營者達到58.6%,首次超過了「中國」(54.1%)。不過,與日本企業相比,比例較低。顯示出南韓企業的經營者對中國市場的期待依然很高。

  由於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陷入停滯,2014年11月,中韓兩國率先在事實上簽署了雙邊FTA,這也對兩國企業構成了有利環境。中韓企業的50~60%的經營者認為雙邊FTA的簽署「對拓展業務有利」。從中可以看出在日本與中韓的政治分歧仍未解決的背景下,中韓企業將加強聯繫。

  南韓企業對中國內陸地區也相當關注。三星電子2014年5月在陜西省西安市啟動了半導體新工廠,而SK集團則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攜手,將在湖北省武漢市全面啟動石油化學業務。在此次調查中,回答「將開拓內陸地區等中國國內的新市場」的南韓企業達到近30%。

  中國企業雖然對本國增長放緩的影響感到擔憂,但仍有61%的企業經營者認為「整體上將平穩增長」。而作為應對增長放緩的對策,受訪的經營者提到了「提高商品與服務的品質」(76.3%)、「拓展內陸地區等新市場」(44.1%)等,可以看出中國企業的經營者對本國市場仍充滿信心。

 
  與2014年相比,對於2015年的世界經濟走勢,中日韓企業的50%以上預測「將緩慢復甦」。尤其是處於「安倍經濟學」帶來的日元貶值和貨幣寬鬆等有利環境下的日本企業有84.8%認為「將復甦」,明顯持樂觀態度。

  作為風險因素,除了中國經濟放緩之外,很多企業經營者擔憂「美國加息」、「歐元區經濟低迷長期化」,正在持續關注作為重要出口目的地的歐美市場的經濟動向。

      調查概要:本次中日韓經營者問卷調查由《日本經濟新聞》、中國《環球時報》及南韓《每日經濟新聞》3家媒體聯合於2014年12月上旬至下旬實施。日本106家、中國100家、南韓111家企業的經營者接受了調查。從接受調查企業所在的主要行業來看,在日本多為製造業(47.2%)和金融業(11.3%)。在中國的多為以機械為中心的製造業(38.0%),而在南韓則多為製造業(50.5%)和金融業(18.0%)。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8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2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