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軟銀將與全球最大的電子産品代工服務企業台灣鴻海精密工業集團合作,著手量産具有人工智慧的人形機器人。將設立合資公司,2015年內就將以每年1萬台的規模實施量産。該機器人有望應用於顧客接待和護理等廣泛領域,但目前生産成本過高成為普及的瓶頸。此次將通過日台企業合作構建可低價量産的體制,以儘早開拓增長領域。
目前,圍繞人形機器人及其周邊技術,全球各大企業正陸續進行用途開發以及新涉足這一領域。在已開發國家,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等的普及正告一段落,而作為下一增長領域,全球的高科技企業正加速投資人形機器人。
美國IBM開發出了名為「沃森(Watson)」的人工智慧系統,並且正在加緊普及。美國谷歌則相繼收購了由東京大學畢業生創辦的機器人創業企業等多家企業。而軟銀則打算通過與鴻海聯手,構建量産體制,以在競爭中獲取優勢。
雙方將要量産的是被軟銀定位於戰略商品的人形機器人「Pepper」,鴻海被認為將與軟銀共同致力於提升該機器人的性能等。目前雙方正在商討合資公司的出資金額與比例等具體事宜。這將是軟銀首次深度涉足製造業,而鴻海將通過向機器人業務出資,擴大收益基礎。
Pepper的身高接近低年級小學生,除了人工智慧之外,還配備通信功能,可與網際網路上的雲系統等聯動。像使用智慧手機一樣,用戶通過下載應用軟體,可為其增添多種多樣的功能。例如,可以在陪老人聊天的同時提醒其按時服藥,察覺老人身體發生的異常情況等;還能在銀行窗口及快餐店提供諮詢或幫助點單等服務,而接待能力也會通過其具備的「學習功能」不斷提升和完善。因此,該機器人被期待在存在勞動力缺口的領域得到廣泛運用。
軟銀在2015年2月面向開發者以每台19.8萬日元(不含稅)的價格售出了300台Pepper。今後估計將以這些開發者製作的應用軟體等為核心,擴大用途。不過,生産成本被認為遠遠超過售價等,在成本方面還存在諸多課題。將通過與鴻海的合作來實現穩定生産以及降低成本。
軟銀計劃從2015年夏季開始,在日本約2700家連鎖手機店和網上面向普通消費者銷售Pepper,估計月産量將達到1000~2000台。另外,軟銀還考慮面向中國及美國等進行海外銷售,在中國預計通過其擁有30%股份的阿里巴巴集團來進行推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