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在3月9日的董事會會議上決定,將醫療器械子公司東芝醫療系統出售給佳能。東芝重視的因素包括佳能提出7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05億元)左右的收購額,且與其自身業務重合較少,較易通過反壟斷審查,進而能夠順利推進出售程式等。東芝認為,與參與收購競爭的富士底片控股相比,佳能在條件方面更具有優勢。
 |
東芝醫療系統的電腦斷層掃描裝置(CT)製造工廠(栃木縣大田原市) |
東芝將賦予佳能優先談判權,在敲定詳細條件的情況下推進出售程式。通過出售獲得鉅額資金的東芝將借助投資於增長業務和財務的改善,加快經營重建。
在4日實施的出售東芝醫療系統的第2次投標中,佳能、富士底片、柯尼卡美能達與英國投資公司Permira組成的企業聯盟這3個陣營進行了投標。
佳能並未涉足東芝醫療系統擁有很高份額的電腦斷層掃描裝置(CT)和磁共振成像裝置(MRI)業務,主要的業務領域並不重合。在收購之際,與富士底片相比,被認為反壟斷審查更容易通過。東芝希望儘快通過出售來獲得資金,重視手續能否順利這一點,似乎這成為傾向於支援佳能方案的原因之一。
有預測稱,2013年接近40萬億日元的醫療器械的世界市場到2018年將超過50萬億日元。東芝醫療系統擁有較強的技術和穩固的客戶基礎,市場的擴大被認為很有保證,因此各公司加入了爭奪戰。在收購額等條件上展開了競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