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對海外企業的併購件數4~9月約為300件,創歷史最高紀錄。諸如軟銀集團收購英國半導體設計企業ARM Holdings等,日本企業將歐美已開發國家的企業作為併購對象的案件十分突出。在以新興市場為中心、世界經濟的減速趨勢日益鮮明的背景下,日本企業希望獲得已開發國家企業的卓越技術實力實現增長。
據併購諮詢企業樂國富(RECOF)統計,日本企業的海外併購件數4~9月為296件,同比增加5%,創日本上半財年度歷史最高紀錄。按金額計算同比增長19%、增至5萬4000億日元左右,創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雖然全球併購市場呈停滯跡象,但日本企業的存在感增強。
日本企業對擁有卓越技術和品牌實力的已開發國家企業的併購案件十分突出。軟銀瞄準物聯網(IoT)時代的霸權,斥資3萬3000億日元收購英國ARM公司。日本電産以1200億日元收購美國電機廠商艾默生電氣(Emerson Electric)的工業用馬達等業務。日本電産會長兼社長永守重信表示「知名企業的品牌力適用於全球」。
近幾年,日本企業曾將併購的目光盯著持續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的企業。但當前,由於資源價格上漲熱潮告一段落,新興市場經濟的減速感出現增強,日本企業的併購戰略開始轉向獲取已開發國家企業的技術革新力。
調查公司Dealogic表示,日本企業4~9月的海外併購中,以已開發國家企業為對象的併購金額超過整體的90%。日元走高引起的購買力上漲也成為促進日本企業進行海外併購的重要原因。2015年底匯率市場為1美元兌120日元左右,目前正大幅上漲至1美元兌103日元左右。
美國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上漲至最高水準等,已開發國家企業的併購金額易於走高。例如日本小松7月份公佈的對美國大型礦山機械企業Joy Global的併購價格,高出該公司當時股票市值的30%左右。為了不陷於在價格高點併購的窘境,併購完成後提升整合效果的戰略顯得愈發重要。
此外,日本企業也出現了出售集團企業和業務狀況。日立製作所正在做出售旗下日立工機股份的準備等。東芝也剝離了東芝醫療系統等數個子公司和部分業務。在加強企業統治力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提高經營效率,這對併購戰略産生了影響。
進入10月份之後,日本企業的海外併購也沒有停住腳步。10月5日SOMPO控股旗下的損害保險JAPAN日本興亞宣佈斥資6400億日元收購美國大型保險企業。預計今後出售非核心業務的結構重組型併購還將進一步增加。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投資銀行本部的別所賢作認為「日本在進入下半財年後,大型併購似乎還將持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