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藥企要在日本投放新藥
2017/12/07
亞洲的製藥企業將在日本投放新藥。中國的綠葉生命科學集團則將申請開展抗精神疾病藥的臨床試驗(治療試驗)。而印度的太陽藥業(Su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將向日本厚生勞動省申請皮膚病藥的生産銷售許可,新藥開發屬於典型的知識密集型産業,一直由歐美主導,而如今亞洲企業也在崛起。繼IT企業之後,越來越多的亞洲製藥企業正試圖涉足日本這一世界第三大藥品市場。
太陽藥業最早在2017年12月內就將申請用於治療皮膚病之一的銀屑病的藥物。該藥由美國默克公司研發,2014年被太陽藥業承接,並啟動臨床試驗,在日本的臨床試驗於2016年結束。預計在日本的上市時間為2019年以後。目前該藥品已在歐美國家完成生産銷售許可的申請,最快在2018年就可能上市。
![]() |
太陽藥業致力於新藥開發(該公司位於印度西部的研究所) |
太陽藥業是世界第四大仿製藥企業,年銷售額約5千億日元。該公司一直致力於開拓海外市場,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佔其整體的一半。太陽藥業還在開發抗癌製劑等,日本市場預計也將進入視野。
一方面,中國的綠葉生命科學集團最早將在2018年初申請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多種候選藥的抗精神疾病藥物的治療試驗。綠葉生命科學在將藥物成分緩慢浸透到體內的技術方面擁有優勢,將開發注射藥和貼藥等。該公司同時還在歐美開展臨床治療試驗。
綠葉除製藥業務外,還廣泛開展醫院經營等。製藥業務的年銷售額約500億日元。計劃將來與日本的大型製藥企業成立合資公司。
中國的藥企大多是仿製藥企業,但憑藉本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而不斷增長。培育先進技術也成為一項國策。中印兩國的製藥企業也正吸引在歐美大型製藥企業積累了經驗的研究人員,致力於提高研發能力。
![]() |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授權承擔藥品等審查工作的日本醫藥品醫療器械綜合機構(PMDA)表示「不清楚以往是否有亞洲企業進行新藥申請」。因此,此次中印企業在日本申請新藥被認為事實上屬於首次。
據美國醫療諮詢公司IQVIA截至2016年的數據,日本的藥品市場規模為901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位居世界第三。由於老齡化加劇,日本的醫療費也呈增長趨勢。日本的新藥申請原本較歐美慢,但近年得到縮短。通過仿製藥完成了資本積累的印度企業以及得到國家政策扶持的中國企業進入日本市場的條件已經具備。
在亞洲,繼充分利用人工成本優勢的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後,用於大規模設備的半導體等資本密集型産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以中國企業為例,華為技術已經在日本建立了生産技術研發基地,而阿里巴巴則面向日本人開始提供手機結算服務。今後,在高附加值産業方面,亞洲企業的崛起還將持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