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企業研究人員屢獲諾獎看到的
2019/10/11
感覺避免將研究人員束縛在所屬企業、降低與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的兼職及相互交流的門檻、使之容易呼籲「外面的空氣」非常重要。
日本政府已啟動構建機制,以便於企業的研究人員兼任大學教員,或從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調往企業。雖然實例仍較少,但被稱為「交叉任職(Cross Appointment)」的制度已開始出現。我建議將該制度與雇用保險和養老金制度等協調,不僅是日本國內,包括海外在內也進一步加以推廣。
另一個是增加規模小但年輕、有活力的企業。人工智慧(AI)等尖端領域的年輕研究人員與過去相比,對大企業的憧憬減弱,到初創企業等尋找活躍舞臺的人才正在增加。曾聽人説「如果是初創企業,即使就職後想要重返大學也會被允許」。支援不畏失敗、勇於挑戰的年輕頭腦的社會氛圍的營造也變得重要。
2018年度的法人企業統計顯示,日本企業的內部留存達到463萬億日元。連續7年創出新高。難道我們真的能以這種保守的態度創造出改變世界的創新嗎?從關注焦點集中於鋰電池的此次獲獎來看,讓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的或許是如何保持日本企業一直積極推動的技術開發的土壤。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久保田啟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