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重工70%的商船建造要轉移至中國
2017/12/26
日本川崎重工業將把油輪和乾散貨船等商船建造業務向中國轉移。將縮小日本的造船廠規模,另一方面,斥資逾200億日元,將中國大連合資公司的建造能力增至1.5倍。預計該公司商船建造的7成將最終轉移至中國。隨著船舶價格的復甦,形成競爭的中韓企業也在增加建造量。將通過在人工費等建造成本低廉的中國增強生産來加以對抗。
將在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合資成立的「大連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引進新設備。除了長約550米的新船塢外,還將逐漸增加大型起重機、鋼材加工設備和作為主要零部件的船體骨架組裝及塗裝設備等。
![]() |
川崎重工在中國合資船廠建設新船塢(大連市) |
設備投資達到總額為二百數十億日元,預計2018年度下半年完工。計劃主要在大連生産油輪和乾散貨船等大型船舶。2007年合資公司成立之初,計劃形成2個船塢的體制,但由於行情惡化,實際只有1個船塢投入使用。該公司認為今後大型船隻的需求將增加,因此將加快建成剩下的1個船塢。
川崎重工還在江蘇省南通市擁有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合資造船廠「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在南通建造汽車運輸船等需要較高技術實力的中型船舶,而在大連則生産大型船舶。另一方面,在中國國內將把基本設計、採購和行銷功能集中於南通。將通過消除業務重疊來降低建造成本。
另一方面,在以商船業務為主的日本香川縣坂出市的坂出工廠將關閉2個船塢之中的1個。將在2019年之前新引進鐵路車輛零部件的生産線,以接納造船工人的一部分。計劃通過人員自然減少和重新安置等舉措,將日本國內造船部門的員工削減2成。
川崎重工船舶海洋部門的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營業損益預計虧損50億日元,可能連續3年出現虧損。該公司認為,如果造船業務轉移至中國的行動順利推進,到2018財年以後,將能夠維持盈利。
據調查公司IHS統計,從2017年1~9月商船訂單的全球份額來看,南韓佔45.9%,中國佔23.7%,而日本僅為7%。由於主要在日本國內的造船廠建造,人工費和零部件成本高昂,在價格競爭中處於劣勢的情況不在少數。
中國的造船廠佔地面積巨大,按照鋼材的切割與加工、船體骨架組裝、船塢與作業流程進行了工廠佈局。除了低廉的人工費之外,還能利用功能性的佈局,與狹窄的日本國內造船廠相比,成本競爭力更高。
此外,川崎重工還有望從合資夥伴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定期獲得大型船舶的訂單,這一點作用巨大。在1995年設立的南通合資造船廠,總建造數量的約4成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訂單。該公司常務執行董事餅田義典表示,「在蕭條局面下,仍向我們發出貨櫃船等附加值高的大型船舶訂單,對業績構成了支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