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在全球蓄電池競爭中的實力
2021/03/17
全世界已開始朝著2050年把溫室氣體凈排放降為零的「零碳社會」邁進。前提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蓄電池的普及將成為關鍵。在主力的鋰電池方面,中國和南韓企業的産品席捲市場。但要進入全面電氣化時代,必須降低電池成本、確保安全性、提高蓄電能力,實現進一步進化。日本企業也在蓄電池領域擁有商機。
![]() |
日本是率先使鋰電池實現商品化的國家,建立了由各種企業參與電池相關領域的生態系統。
鋰電池的基本結構是在正極和負極之間填充電解液。由鋰離子穿過電極之間的隔膜,反覆進行充放電。
![]() |
![]() |
鋰電池缺少任何一個構件都不能儲存電力。只要改進其中一個構件,電池的性能就有可能大幅提高。相關企業為此絞盡腦汁,相互競爭,電池相關産業也不斷發展。除了開發可提高蓄電性能的添加材料的企業外,從事電池製造和評估測試業務的企業也加入競爭。
要實現零碳社會,需要把可再生能源電力儲存起來,在電力短缺時拿出來使用。進入2030年代以後,日本在售新車將改為電動汽車。預計全球鋰電池市場將進一步擴大。據日本富士經濟預測,僅從車載鋰電池來看,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約為2.6萬億日元,到2024年將逼近7萬億日元。
![]() |
在2000年左右,日本企業在小型鋰電池領域佔據全球絕大部分市場。如今,中韓企業掌握全球約7成車載鋰電池市場。今後,哪些企業將掌握電池市場?隨著電池價值越來越大,參與競爭的企業越來越多,勢力格局將發生改變。擅長電池相關零部件的日本企業將獲得良機。
![]() |
衡量技術實力的指標是專利申請數量。歐洲專利廳和國際能源署(IEA)公佈了「電池技術」相關專利申請數量(2000年~2018年)的企業排名。
![]() |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