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增産LNG運輸船,與南韓競爭
2022/11/03
目前,全球LNG運輸船的訂單量正在進一步增加,大幅超過2021年。LNG運輸船訂單激增的原因之一是俄羅斯進攻烏克蘭。
此前,歐洲的約4成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但以俄烏衝突為契機,歐洲和俄羅斯的關係惡化。歐洲各國此前通過來自俄羅斯的管線進口天然氣,被迫改為從中東和東南亞經由海上進口。
卡達國營能源公司的LNG增産計劃也很宏大。這家公司計劃新訂購逾100艘LNG運輸船。這是總額達到2萬億日元的計劃,大部分訂單交給南韓企業,一部分交給中國企業,進行了分散訂購。LNG的需求端和供給端雙方的訂單增加,也在推動運輸船的需求增長。
![]() |
在中韓造船企業展開競爭的背後,日本企業缺乏存在感。由於在成本競爭力上輸給中韓企業,日本國內各造船企業接不到LNG運輸船訂單。
在此情況下,今治造船、日本海事聯合公司(JMU)等正在轉向開發以環境負荷低的燃料驅動的船舶,借此尋找出路。除了二氧化碳排放少的LNG燃料船之外,日本企業還將推進研發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氫燃料船和氨燃料船。
從造船市場整體來看,由於全球供應過剩的影響,以在雷曼危機前拿到訂單的船舶竣工的2011年為頂峰,隨後轉為低迷。由於中國企業的崛起,貨櫃船和乾散貨船的低價競爭持續。最近由於全球資源價格走高的影響,鋼板價格上升,成為造船企業的沉重負擔。
中韓各造船企業正在發展利潤率高的LNG運輸船,而日本企業則積極發展LNG燃料船,希望借此捲土重來。
不過,在LNG運輸船集中竣工的2024年以後,存在烏克蘭問題等世界局勢明顯改變的可能性。源自中國的建造熱潮將伴隨供應過剩導致造船業再次發生蕭條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渡邊伸 大連、細川幸太郎 首爾、末藤加惠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