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政府在2011年的大洪水之後規劃了大型治水工程,目前已經確定承建企業。南韓水資源公司、泰國和中國的企業聯盟等4個集團拿到了全部9個項目,總投入約為3千億泰銖(約合人民幣602億元)的訂單。由於簽約條件苛刻,甚至由企業負責土地徵用,日本企業在中途退出競標。
南韓水資源公司拿下了最大一筆訂單。內容包括建設長達數百公里溢洪道等2個項目。訂單總額將佔整體的5成以上,達到約1630億泰銖。泰國大型建築企業義大利-泰開發集團(Italian-Thai Development Plc, ITD)與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等企業聯盟拿到了蓄水池建設和防水堤建設等5個項目。力爭在今後5年裏,完成大壩建設等全部項目工程。
泰國2011年遭受大洪水襲擊,中部的大城等7個工業園區被水淹沒,包括大量日資企業在內,888家工廠受災。為了保護首都曼谷和工業園區群,泰國政府2011年底宣佈,將建設總投入3500億泰銖的大型治水工程。通過國際招標,2012年2月包括日本企業在內,6個集團入圍最終候選企業名單。
日本政府自洪水發生後就參與了援建工作。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表示,泰國洪災後日本一直在制定治水對策和在工廠聚集地建設堤壩等緊急工程項目上提供援助。作為政府和民間聯合推進基礎設施出口的樣板,日本國土交通省成為了日本企業參與大型治水工程訂單爭奪的推動者。
在日本企業中,提供諮詢服務的建設技術研究所、大林組和大成建設等曾考慮參與此次競標,但在4月中旬退出。按泰國政府的要求,相關工程的用地徵用、與居民之間的拆遷談判以及環境調查均由企業負責,而日本企業表示,「以往沒有參與過這種連與居民談判都由企業負責的基礎設施項目。即使獲得訂單,也很可能無法保證盈利」,因此決定退出競標。
中標企業也已經要求泰國政府放寬條件。在最後階段曾暗示將退出競標的南韓水資源公司表示,「泰國政府應該承擔人工費、材料費和其他將來的成本增加等風險」。ITD與中國電力建設拿到的項目內容是在5年裏最多建設28座大壩。對此,已經有聲音質疑其實現的可能性,但泰國政府並未表現出將放寬條件的跡象。
(京塚環 曼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