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創業企業Astroscale(首席執行官:岡田光信)最早將於2016年秋季發射全球首顆可以觀測太空垃圾的衛星。太空垃圾包括退役的人造衛星及火箭殘骸等,其在宇宙空間高速移動,即便只有幾釐米大小,一旦碰撞到人造衛星也可能引發故障。Astroscale認為有很多衛星運營企業和國際機構希望對此採取對策,於是計劃出售觀測數據以實現業務化。
 |
衛星表面黏貼特殊薄膜監測空間碎片撞擊(概念圖) |
太空垃圾被稱為「空間碎片」。據推算,約有1.5億個(大小在1毫米以上)空間碎片正以每秒7~8千米的速度在大氣層外移動。隨著衛星發射次數的增多,碎片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
Astroscale開發出了表面黏貼特殊薄膜、重量為20千克的超小型衛星。最早將於2016年秋季通過火箭發射升空,將進入高度為600~800千米的軌道。開發及發射費用為數億日元,Astroscale已與衛星發射企業簽署了發射協議。
作為觀測要素的薄膜由日本IHI和航太設備開發創業企業QPS研究所(福岡市)聯合開發。該薄膜以50微米(微是百萬分之一)的間隔配置銅線。具體原理是,事先讓電流通過,然後將因垃圾碰撞而斷開的銅線的情況作為數據記錄下來。據稱,通過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可以徹底查明空間碎片是在哪碰撞到薄膜。
觀測期限為2年,可以根據累積的數據推算大氣層外碎片的分佈情況。該公司計劃將數據出售給國際宇航機構和衛星運營公司等。2017年以後還將陸續發射衛星,擴大觀測網。不斷增加數據量,將其培育成新的收益源。
Astroscale還計劃2017年發射一款衛星試驗器,可以使碎片進入大氣層燃燒從而清除。2015年春季,該公司在東京都內建設了生産研發工廠。
關於空間碎片,2009年俄羅斯一顆已經退役四處漂移的軍用衛星和美國的商業通信衛星發生了碰撞事故,太空開發開始出現新風險。不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和歐洲航太局(ESA)等全球相關機構只是對碎片進行研究和調查,卻沒有著手如何清除。
Astroscale:2013年成立。由大型風險投資公司集富(JAFCO)等聯名出資。創始人岡田光信(42歲)1996年畢業於東京大學農學系,進入大藏省(現財務省)。還曾就職於麥肯錫公司和大型投資基金公司貝恩資本,創辦了IT創業企業。曾參與過該公司等2家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