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白色雲塊將迅速變大時卻開始下降,到達地面後向周圍颳起強風。氣象研究所的研究室長楠研一展示的相控陣雷達觀測圖像中,在積雨雲中發生的氣象變化被清晰地顯示出來。據大阪大學副教授牛尾知雄等人透露,這是利用設置在大阪大學樓頂的相控陣雷達於2014年9月10日夜間拍攝到的圖像。
相控陣雷達成功捕捉到了積雨雲中被稱為「凝結核」的雨滴集中區域的動態和強大的下降氣流。在4000~5000米高空的凝結核在10分鐘後到達地面時,周圍1~2公里的小範圍內颳起了10分鐘左右的暴風。被稱為下擊暴流的暴風有可能引發飛機事故。如果在凝結核形成和落下開始時發出警告,將有助於預防事故發生。
7月8日,在茨城縣筑波市,氣象研究所在樓頂啟用了相控陣雷達。目的為監測龍捲風的徵兆等。日本在正式利用相控陣雷達進行氣象觀測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吸引了美國等國的強烈關注。東芝、資訊通信機構和大阪大學計劃,作為國家項目之一,用3年左右的時間開發雙線偏振型的相控陣MP雷達。如果能夠在全國設置相控陣MP雷達,游擊暴雨的預測精度有望得到極大提升。
問題是昂貴的成本。目前,一座相控陣雷達的設置成本高達數億日元。MP型的成本可能更高,應該無法輕易增加吧。日本全國服役中的X波段MP雷達的使用壽命為15年左右。另外,幾年之後可能還有新技術出現。因此,有效結合多種觀測系統,在數據的使用方法上多花心思,迅速提高防災效果十分重要。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氣象預報員 安藤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