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日本年輕科研人員眼中的競爭力死角

日本年輕科研人員眼中的競爭力死角

2018/05/28

PRINT

 

    研究時間減少,對大學的研究人員來説是一個嚴重問題。同時承擔教育與校內事務的日本大學教員用於研究活動的時間逐年減少。從有最近數據的2013年來看,比2002年減少約10%。尤其是年輕研究人員居多的副教授減少了15%。

  

    

    日本的大學的年輕研究人員很多由於5年任期等不穩定的待遇,被夾在研究和其他事務之間左右為難。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日本政府在1990年代後半期,為了在研究人員中引入競爭機制由施行的制度。

  

    受訪者有觀點認為,「在獲得研究經費和處理日常事務上耗費了時間,能投向研究的時間正在減少」(30多歲、大學)。「如果研究人員的待遇不穩定,獨創性的研究將減少」(20多歲、大學),很多觀點指出即使取得博士學位仍找不到穩定職位的「博士後」的問題。

 

      為了找到下一個職位,通過能迅速取得成果的瑣碎主題拼湊論文數的事態也日趨常態化,很多年輕研究人員陷入了這樣的惡性循環。

 

      對未來感到悲觀,人才空洞化  

 

      處於嚴峻環境下的年輕研究人員對未來前景也更加感到悲觀。此次問卷調查詢問了如今的年輕人在大學等升至重要崗位的2030年時的日本科學技術實力前景,回答「感覺會比現狀進一步下滑」(37.4%)的人居首位。如果包括回答「總體感覺將進一步下降」(30.2%)的人,則逼近7成。

 

    在相比接受調查的年輕研究人員更加年輕的一代人中,人才的空洞化正在進一步加強。要獲得在國際上被認可為夠格的研究人員的博士學位,需要就讀研究所的博士課程。但是,日本的博士課程的升學人數以2003年的1.8萬人為頂峰,隨後逐年減少。2016年比頂峰時減少近2成。

 

     也存在越優秀的人才越不願成為研究人員,而是紛紛湧向貿易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現實情況。201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梶田隆章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從長遠眼光來看,已無法大量培養出引領日本的人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6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2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