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用人工智慧開發新材料
2018/07/17
日本旭化成和住友化學等8家化學廠商將與東京大學等合作,活用公開專利和論文,研究用人工智慧(AI)開發新材料的方式。如果在開發工具中輸入新材料所需的物理特性,就會顯示出最佳的材料組合方式。各方力爭2019年度開始投入使用,這種開發工具將有助於發現候選材料和縮短開發時間。
歐美化學企業活用大數據,在産品和服務的基礎開發階段就開展合作,從而提高整體開發效率的例子不斷增加。日本的化學廠商也將開展合作,這種開發工具未來可供眾多企業使用,從而提高日本材料産業的整體競爭力。
![]() |
日本東麗的碳纖維 |
參加的8家化學企業有旭化成、住友化學、昭和電工、積水化學工業、東麗、三井化學、三菱化學、AGC(原旭硝子)。7月13日,8家企業與日本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東京大學、大阪大學等成立了國際財團。
參加各方將整理已公開的大量專利、論文、材料資訊,然後讓AI學習。首先讓AI掌握什麼樣的元素組合在何種條件下會生成哪些物質等。研究人員將把論文中的圖表轉換為數字讓AI讀取,2019年度開發出工具並投入使用。
研究人員將把公開數據與8家企業自主保有的數據結合起來使用。在開發新材料時輸入所需的物理特性,然後由AI自動找出必要的材料。AI還將把自主數據和公開數據分開,活用各廠商的競爭力。
參加國際財團的「物質和材料研究機構」從2017年開始設立專門的研發中心,與三菱化學等推進使用AI研發新材料。主要在各企業不存在競爭的基礎領域進行共同研究。
活用AI的新材料開發已經取得了成果。旭化成使用AI開發出了用作催化劑的添加劑。以往的實驗手法需要1到2年開發時間,而使用AI則縮短至8個月左右。
使用AI的化學品開發被稱為「材料資訊學(MI)」。通常是大量分析材料的強度等資訊,然後尋找理想的組合方式。像此次這樣活用公開專利和論文等大數據,被認為能夠更加高效地調查物理性質。
在海外,活用材料資訊學的新材料開發正在加速推進,歐洲最大化學企業德國巴斯夫(BASF)等先行一步。日本除了上述8家化學企業外,還將敦促其他中小企業活用這種開發工具,計劃「全日本」共同推進材料開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