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迷你器官」研究走向臨床試驗
2019/06/19
日本的研究團隊在通過細胞人工培育高功能器官方面相繼取得成果。橫濱市立大學培育出「迷你肝臟」並確認了在老鼠體內的工作,最早將於秋季申請進行人體移植的臨床研究。京都大學成功使「迷你腎臟」在老鼠體內工作,這一直被認為難以實現。這些雖然是巨大進步,但目前尚看不到將迷你器官作為移植用器官使用的道路。今後需要活用研究成果,摸索實現具體醫療應用的方法。
迷你器官通過立體地培養細胞來製成,作為取代供體不足的器官移植的技術而推進研究開發。過去只形成了細胞的集合,但隨著iPS細胞等的出現,研究迅速推進。不過,使迷你器官在活的動物體內工作曾十分困難。
橫濱市立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特殊的培養液同時培養出構成肝臟和血管的細胞,首次製作出像天然肝臟那樣血管流通的迷你肝臟。團隊將迷你肝臟移植到老鼠體內並確認到正常工作,有了可以用於人體移植的眉目,因此將實施臨床研究。臨床研究計劃獲批後,將把迷你肝臟移植到患有無法代謝等肝臟疾病的兒童體內,使迷你肝臟進入肝臟附近的血管,減少患者自身肝臟的負擔。
![]() |
橫濱市立大學培育出的「迷你肝臟」(圖片由武部貴則教授提供) |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的教授長船健二等人成功使用人體的iPS細胞培育出構成腎臟的細胞,並製作出部分腎臟組織。將大小為2~3毫米的組織移植到老鼠體內,確認到血管與組織相連、生成尿液的情況。
最近幾年,隨著細胞控制技術和培養液的進步等,研究人員製作出近10種高功能器官。不過主導橫濱市立大學團隊製作迷你肝臟的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器官中心副主任武部貴則表示,「作為力爭實現器官完全替換的技術,目前才剛剛爬到半山腰」。今後還需解決器官大小和功能等諸多課題。
製成腎臟的京都大學長船教授也表示,「還需要大約10年時間才能取代人工透析進行移植」,力爭製作出和人體腎臟一樣大的10釐米左右的腎臟。
另一方面,歐美已經先行一步啟動將迷你器官用於藥物研發和藥物選擇等的臨床研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