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隼鳥2號再次著陸小行星「龍宮」
2019/07/11
隼鳥2號是2010年將小行星「絲川」的微粒帶回地球的第一代隼鳥號的後續機型。2014年12月從種子島宇宙中心(鹿兒島縣)發射,2018年6月抵達龍宮軌道。截至返回地球的總項目費預計達到約289億日元。
![]() |
針對隼鳥2號的小行星「龍宮」著陸計劃作出説明的JAXA研究總主管久保田孝(11日上午,相模原市) |
小行星探測的主要目的是弄清「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如何形成」、「地球的生命如何誕生」等謎團。
龍宮是直徑約900米的小行星。地下不易受到太陽光和宇宙射線導致的「太空風化」影響。據稱地下的沙子和岩石保留著太陽系誕生的46億年前的痕跡,猶如「時間膠囊」。如果能採集到,將成為探索太陽系和宇宙形成的寶貴線索。
圍繞地球上的生命誕生,有一種假設認為,太古時期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帶來的有機物和水分成為地球上誕生生命的契機。如果詳細分析小行星地下的物質中包含的有機物等,將有助於驗證假設的理論。
隼鳥2號2月成功完成第1次著陸,據稱採集了地表的沙子和岩石。採集小行星地下的物質以及在多個地點著陸,屬於世界首次嘗試。
被稱為「美國版隼鳥號」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的探測器「OSIRIS-REx」2018年12月抵達和龍宮非常相似的小行星「貝努(Bennu)」,預定2020年著陸。不過,沒有像隼鳥2號那樣製造人造隕石坑、使地下露出的計劃。JAXA也計劃為OSIRIS-Rex完成任務提供協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