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量子加密技術上追趕中美 東芝打頭陣
2020/02/11
尤其積極採取行動的是中國。據稱,在北京和上海之間構建了長約2千公里的巨大量子密碼分配網路,新華通訊社、電力公司和銀行被認為正在利用。2016年,中國在世界搶先發射「量子通信衛星」,一直在進行技術驗證。華為也在歐洲參與實證業務,不斷積累業績。
在美國,初創企業已推出面向金融機構的服務。在歐洲,瑞士的企業一直在推進實用化的舉措,但2018年南韓SK電訊(SK Telecom)將其收入旗下。在世界範圍內,正在出現技術爭奪。
東芝的技術評價很高,在日本政府內部甚至有聲音表示,「在看到這項技術後,出現想收購東芝的外國企業也不奇怪」。
在日本國內,除了東芝外,NEC和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等長期展開研究。量子加密通信需要先進的技術,在世界範圍內能涉足的企業屈指可數。情報通信研究機構的主管研究員佐佐木雅英錶示,「東芝和NEC的技術在性能和可靠性上無疑都處於世界頂尖水準」。
2020年1月21日,日本政府為推動量子電腦和量子加密通信的早期引進,敲定了「量子技術創新戰略」。到2020年度將投入35億日元,在情報通信研究機構設置量子加密通信的研發基地。日本在量子電腦領域落後於美國,但有可能在量子加密通信領域顯示出存在感。戰略的穩步實行必不可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