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産手術機器人加快價格競爭
2021/04/15
在手術輔助機器人領域,1999年美國直覺外科公司(Intuitive Surgical)推出的「達文西」一直引領全球。該機器人在日本市場也佔有最高份額,約有400家醫院使用。
直覺外科公司僅在達文西上就擁有數千項專利。其中,醫生在操作臺上操作機械臂以及自動調整內視鏡位置的基本技術相關專利已在幾年前到期。
川嶋健嗣表示:「基礎專利到期後,(其他企業)就可以進入該市場」。機器人手臂的關節機構等周邊專利到2019年也已陸續到期,成為國內外新興企業涉足的契機。
源自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初創企業A-Traction將開發專門輔助手術的機器人。手術本身由醫生來做,站在醫生旁邊操作內視鏡及抬高人體部位的工作由機器人來做。原來需要3名醫生的手術,使用機器人的話,只需要1~2人就夠了。
通過壓縮功能,引進一台機器人的費用降至3000萬至5000萬日元左右,僅為達文西的幾分之一。3月已做完技術評估的醫療器械廠商朝日科技宣佈,將投資26億日元收購A-Traction公司。機器人將於2022年上市,該公司首席財務官筱原英次表示:「將利用朝日科技的銷路,5年內目標銷售100台」。
在日本國內大型機器人企業中,川崎重工業與希森美康對半出資的Medicaroid公司的「Hinotori手術機器人系統」於2020年8月在日本國産手術機器人中第一個獲得國家批准。Medicaroid計劃利用川崎重工的技術,「將提出一個讓過去未能引進機器人的醫療機構也可以使用的收費方案」。
日本醫療風險投資(VC)企業MedVenture Partners公司社長大下創指出「在國外,像手術機器人這種高端醫療器械在新興企業開發出來後,一般會被大企業整體收購以實現實用化」。
因為容易利用來自大學和醫療現場的技術,因此美國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等是買方代表。如果在日本也能實現這種做法,將有助於初創企業成長,實現研究成果的實用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田榮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