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人工光合作用開路人—岡山大學沈建仁

人工光合作用開路人——岡山大學沈建仁

2021/07/01

PRINT

      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樣,“人工光合作用”利用陽光、水及二氧化碳生成氧氣等有用物質,是有望實現脫碳化的新技術。沈建仁開創了這種可能性。

 

沈建仁

 

      沈建仁説,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太陽能源,可以一下子解決資源枯竭及地球變暖等問題。他描繪的未來藍圖是,通過模倣植物合成的“觸媒(催化劑)”,讓水和陽光直接生成氫氣,並作為能源使用。

 

      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沈建仁2011年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上發表的論文。他闡明瞭負責植物光合作用的蛋白質晶體結構,找到了地球上産生氧氣的根本原因。通過對這種蛋白質分子作用方式的研究,開闢了人工光合作用之路。其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備受好評,甚至在諾貝爾獎候選人中有他的名字。

 

      沈建仁在中國出生並長大。因文化大革命的影響,高中上到一半,未能接受充分的教育。後來立志從事公害研究,通過刻苦學習考入了大學,為了追求最先進的研究環境,來到了日本。他的研究主題是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影響。為了研究參與光合作用的蛋白質,他日復一日地搗碎菠菜進行研究。

 

      從國際上來看,沈建仁認為“日本處於領先地位”。日本的優勢在於在應用於人工光合作用的光觸媒領域也積累了經驗,與很早就投入鉅額預算進行研究的美國競爭冠軍。

 

      現在也有報告表明,人工光合作用離實用化更進了一步。4月,豐田汽車集團的豐田中央研究所(愛知縣長久手市)宣佈,開發出了能源轉換效率全球最高的裝置。

 

      在人工光合作用領域,中國也在發力。中國致力於電解水的人工光合作用。據説中國在沙漠裏的工廠安裝了無數個光伏電池,已開始面向實用化開展試驗。沈建仁感慨道,這是只有中國能做到的大規模實驗。

 

      在該領域,多種方式尚在研究途中,目前分不出優劣。沈建仁自信地説,自然進化了幾十億年,而我們研究的時間還很短,只要著眼于長遠目標開展研究,就能夠實現人工光合作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張耀宇

 

      沈建仁:2003年任日本岡山大學教授。2011年解析了負責植物光合作用的蛋白質結構。2015年倣照這種結構開發出觸媒,併發表論文。2020年獲得紫綬褒章。出生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現年59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7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