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用血液檢查早期診斷癡呆症
2021/05/24
通過血液檢查和腦部圖像檢查,可以早期診斷出癡呆症,也可以判斷出患上癡呆症的風險,這樣的時代越來越近。如果在癡呆症的輕症階段進行治療,就可以延緩病情發展,因此早期診斷非常重要。為了把身體負擔較輕、成本低的檢查方法推向實用化,日本啟動了企業、政府和高校的合作項目。
![]() |
通過血液檢查方法早期診斷出癡呆症的研究取得進展(圖片由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提供) |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日本的癡呆症患者不斷增加,目前患病人數已超過500萬人。日本65歲以上人口中,每4人就有1人患有癡呆症或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阿茲海默型」在癡呆症中佔比超過半數,自發病前的20~30年起,致病物質β-澱粉樣蛋白(Aβ)被認為就開始沉積。除了通過臨床症狀進行診斷之外,還通過影像檢查使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實現可視化,或者通過採集腦脊液發現β-澱粉樣蛋白來診斷。
現有診斷方法存在難題
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的腦神經內科部長岩田淳表示,「通過腰部穿刺採集腦脊液對身體負擔大,很難用在老年人身上」。
對身體負擔較輕的檢查方法中,圖像診斷法是典型代表,目前已開發出把β-澱粉樣蛋白染色後成像的「澱粉樣蛋白成像(Amyloid Imaging)」,以及利用正電子發射型電腦斷層顯像(PET)技術,使葡萄糖的代謝實現可視化來查看β-澱粉樣蛋白分佈的FDG-PET等方法。但岩田部長指出,「面臨的難點是設備和試劑價格昂貴,能夠實施檢查的設施有限」。
因此,備受期待的是基於血液檢查的診斷方法。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和島津製作所的研究小組在2014年,開發出了能以高精度檢測出血液中的微量β-澱粉樣蛋白相關短蛋白質「肽」的方法。
除了上述兩家團體之外,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日本國立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近畿大學、名古屋大學、東麗等也加入合作,為了把使用血液檢查來診斷癡呆症以及預測未發病患者發病風險的系統推向實用化,啟動了由企業、政府和高校合作的多設施共同研究項目「基於血液生物標誌物的癡呆症綜合層次化系統開發(簡稱:BATON項目)」。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的生物標誌物開發部長中村昭範充滿信心地表示,「目前正在以5年後實現實用化為目標推進項目。打算建立一種機制,除了阿茲海默型癡呆之外,讓腦血管性癡呆、路易體癡呆等也可以在早期階段準確診斷」。
企業、政府和高校合作推進實用化
據中村部長介紹,BATON項目由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近畿大學共同實施臨床研究,由島津製作所負責進行β-澱粉樣蛋白生物標誌物的分析和推進實用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