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真鍋淑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真鍋淑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1/10/05

PRINT

  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5日宣佈,把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出身的美國籍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員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90歲)。

 

真鍋淑郎

  

  真鍋淑郎在 1960年代開發出可以根據物理定律在電腦上再現和預測整個地球的氣候的數值模型。首次明確證明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對氣候的影響。使國際社會的目光轉向全球變暖,促成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成立。 

 

  這是繼2019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旭化成名譽研究員吉野彰之後,第25位在日本出生的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也是繼2015年東京大學傑出教授梶田隆章之後,第12位在日本出生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他的獲獎理由包括「開發出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的氣候模型」。真鍋淑郎不僅大幅推進了氣候研究,而且還預測出二氧化碳增加導致溫度上升,是預測全球變暖的先驅。

   

  真鍋淑郎1958年在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同時應美國國家氣象局(現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邀請赴美。研究使用剛剛開始普及的電腦來預測天氣。開發出把大氣視為從地面到天空的單個支柱,並結合暖空氣上升並取代冷空氣的對流效應,以及地表和空氣輻射的熱量進行計算的數值模型。通過用當時世界上最快的電腦進行分析,成功地再現了從地表到幾十公里高度的與現實相似的大氣溫度分佈。

   

  真鍋淑郎還進一步預測,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至2倍時,地面溫度將上升2.3度,他于1967年發佈了這一成果。他的研究成果表明,二氧化碳在長期氣候變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成為世界範圍內推動全球變暖研究的契機。

  

  1969年,真鍋淑郎開發出大氣·海洋耦合模型。這一模型除了在全球範圍內模擬大氣流動之外,還考慮了從海洋中散發出的熱量和水蒸氣的影響。他還使這一模型進一步發展成覆蓋全球的精確模型,研究了二氧化碳逐漸增加對氣候的影響。上述研究成果于1989年發表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上。作為世界上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變暖預測相關論文受到關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2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