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日遊客首次突破3000萬人 待解決的課題多
2018/12/19
訪日遊客每人平均消費額為15萬~1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195~9808元)左右,最近數年幾乎沒有增長。加強訪日遊客在長期逗留時享受多樣化體驗的體驗型消費、開發抓住回頭客的內容産品也日趨重要。
災害對策也成為課題
在地震和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的日本列島,要不斷吸引訪日外國遊客,災害時的應對也成為課題。
![]() |
東京淺草的外國遊客(17日) |
其一是避免災害時外國人的混亂。2018年9月遭21號颱風襲擊的關西國際機場出現局部停電。外國人等無法獲得資訊,陷入孤立的問題比較突出。今後將在颱風接近之前,大量配備精通外語的職員。
南海電氣鐵道也在21號颱風接近時實施了「有計劃停運」。通過英中韓3種語言發佈了資訊。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為避免遊客等的混亂,以多種語言發佈準確資訊的重要性正在加強」。
在9月上旬發生北海道地震時,也發生了大量訪日遊客無法確保住處和食物、甚至在找不到避難所場所的情況下亂跑的事態。
北海道運輸局計劃在2018年度內敲定指導方針,規定在大規模災害時迅速提供交通和避難所資訊的方法。設想充分借助北海道內的自治體等的力量。
從事系統開發的Ecomott公司開發了一款便攜終端,能夠發出定位資訊,大小比香煙盒還小一圈。緊急時可以擬定基於訪日遊客定位資訊的郵件發送名單,由自治體負責人發送受災狀況和避難所的開設地點等資訊。
此外,消除形象受損的影響也是課題。由於地震和颱風的影響,9月北海道新千歲機場的旅客人數比上年減少22%。截至10月恢復至減少5%的水準。從12月以後的冬季旅游來看,政府補貼旅遊費用的「復興優惠券」發揮了作用。預計訪日遊客人數也將恢復。
日本政策投資銀行的調查顯示,2018年10月,外國遊客訪日時擔憂的因素中「擔心是否會發生地震」達到37%,首次躍居最多。這顯示出外國人對自然災害的不安意識,日本或需要具備彰顯安全性的宣傳能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