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商業/消費 > 日本人發明的「暖暖包」,靈感來自美軍裝備

日本人發明的「暖暖包」,靈感來自美軍裝備

2021/11/16

PRINT

 

      在産品化課題堆積如山的情況下,旭化成提出了5個目標。一、不使用明火;二、輕便耐臟;三、可以長時間保持適當的溫度;四、一次性,價格適中;五、可隨時隨地使用。

 

      由數人組成的研究團隊調節接觸空氣的量,收集了發熱溫度和保溫時間的數據,進行了多次試製。

 

      最後採用了鐵粉和保水材料分開,使用時抽出隔層使其發熱的結構,試銷售時間為1974年前後。主要銷售對象為針灸師和醫生。當時的單價為300日元,儘管並不便宜,但口碑相傳,據説還受到了演員們的喜愛。

 

      之後,樂天電子工業(現在的樂天集團)1978年推出的「Hokaron」上市。單價為100日元,只有「attakasan」的三分之一。在低價的吸引下,受到各年齡層消費者的青睞。據1981年7月的業界報紙報道,一次性發熱貼的市場已經迅速擴大到150億~200億日元。這與高爾夫等戶外休閒活動興起也有關係。

  

   

      如果拋開「一次性」,會發現手暖爐的歷史更為悠久。

 

      例如江戶時代的「溫石」。據説,當時的人們用火盆或開水燙熱石頭,用布包起來使用。不僅可以取暖,還可以敷在患處減輕疼痛,據説還有減輕饑餓感的效果。懷石料理的由來也被認為是「按照懷裏抱著溫石的程度吃飽肚子」。

 

      明治時代出現了在容器中燃燒麻、穀物或碳粉的「懷爐灰」。從大正時代進入昭和時代後,人們開始使用以汽油為燃料的手暖爐。

 

      還考慮開發迴圈再利用型産品

 

       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一次性」發熱貼利用了鐵粉的化學反應,這一原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為「沒有火的暖爐」成長為熱銷商品,目前還開發出了貼敷型以及墊在鞋底的款式等各種類型的産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1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1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