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大宗商品 > 南韓樹脂企業在中日之間漁翁得利

南韓樹脂企業在中日之間漁翁得利

2018/09/18

PRINT

  亞洲的PET瓶原料企業正在加強對日本市場的攻勢。南韓大型企業決定向日本出口産品,泰國企業也與日本的飲料公司簽署了協議。日本政府為了把中國大陸産原料排除在外啟動了反傾銷關稅,但卻導致採用過剩中國大陸産原料的他國産品進入日本,招致了諷刺的局面。

        

  「這是對手失誤」,南韓大型石化企業的日本法人「曉星日本」的營業負責人暗自高興。

        

       

  該公司正在討論從南韓向日本出口「預成型坯」,預成型坯是加工為PET瓶形狀之前的中間産品。曉星日本正在與日本大型飲料企業推進銷售談判,數量達到每年10億個。將來還計劃增加至30億個,這相當於日本PET瓶供貨量的1成以上。關鍵在於,這些預成型坯的原料採用了中國大陸産PET樹脂這一點。

          

  2017年9月,日本政府對中國大陸産樹脂徵收最多53%的反傾銷關稅。日本2016年從中國大陸進口了47萬噸PET樹脂,徵收反傾銷關稅後進口量銳減至不到10分之1。曉星相關人士表示,「中國大陸産原料因2017年的關稅而過剩,如果採用這些原料就能夠充分保持成本競爭力」,把日本啟動關稅視為商機。

    

  此外,日本大型飲料生産商三得利食品國際2017年決定,在飲料用PET瓶上採用泰國大型石化企業Indorama Polymers生産的PET樹脂。一位日本綜合商社的高管也透露,「2018年與泰國的樹脂企業簽署協議,啟動PET樹脂的對日本出口」。交易量達到2017年的4倍,計劃把約20萬噸PET樹脂賣到日本。

   

日本的塑膠瓶飲料

              

  在日本啟動反傾銷關稅後,進口的中國大陸産原料減少。不過,很多用戶計劃購買中國以外的PET樹脂和加工品。日本的貿易統計顯示,日本2018年1~7月的PET樹脂進口量達到58.4萬噸,僅同比減少9%。來自泰國和台灣等地的進口出現激增,正在填補中國大陸産原料的空子。

       

  其背景是僅憑日本國産原料難以填補中國大陸産原料的空子。申請徵收關稅的三菱化學等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對生産PET樹脂喪失信心,一直在減少日本國內的生産設備。三菱化學2018年3月關閉了日本國內年産6萬噸PET樹脂的工廠。該公司2018年1~6月的PET樹脂産量僅為19萬噸,在啟動關稅後産量仍同比減少1成。

         

  在啟動反傾銷關稅後,據稱日本國內的PET樹脂價格上漲3成。這是因為價格高於中國大陸産的PET樹脂流入。申請徵收關稅的三井化學和三菱化學聲稱「價格明顯偏低的中國産流入導致國內價格低迷」,這一呼籲奏效,從日本國內的價格來看,取得了一定的結果。

       

  不過,上面提到的綜合商社的高管指出,「石化企業申請對中國大陸産品徵收關稅,招致了國內買家的強烈反對」。日本國內石化企業削減設備,猶如是回應這種行為,日本的PET樹脂採購形成了依賴中國大陸産品的體制。日本的綜合商社表示,「以啟動關稅為契機,在日本國內企業勉強維持的市場,今後也將被中國以外的亞洲企業蠶食」。日本為換取PET樹脂價格上升而付出了巨大代價。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飯島圭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0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