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預期將推高糧價,中國資金也在流入
2021/05/14
玉米等穀物的國際價格正在上升。除了天氣異常帶來的供給減少之外,中國的旺盛需求也導致供不應求。美國農業部5月12日發佈的5月供求報告顯示,穀物庫存處於低水準。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超預期上升,通貨膨脹風險加強,押注資源價格走高的投資資金流入,將推動行情上升。開始有聲音表示,穀物價格走高將成為中東等依賴食品進口地區政局動盪的導火線。
![]() |
作為國際指標的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貨(近期合約)5月12日收盤價為7.6美元/蒲式耳,大豆為16.6美元,均處於8年零8個月以來的新高。小麥也達到7.5美元,創出8年零3個月以來的最高水準。美國供求報告顯示,美國大豆的2020~2021年度期末庫存為325萬噸。由於持續處於低水準,買盤湧現。
目前,糧食主産地的天氣異常,美國4月下旬遭遇了降雪寒潮。巴西則持續乾旱,認為玉米減産的看法正在增加。小麥也受到最大出口國俄羅斯為確保國內供應而提高出口關稅、減少出口的影響。
![]() |
美國的小麥農場(Reuters) |
在需求方面,中國為了增加養豬數量,正在增加飼料穀物的採購。美國農業部將2020~2021年度中國玉米進口量預期定為2600萬噸,上調200萬噸。與上年度相比增加逾3倍,預計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進口國。隨著玉米價格走高,「市場普遍認為需求將轉向小麥和大豆」(日本Fujitomi的首席分析師齋藤和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