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價格疲軟,市場擔憂中國需求
2023/03/16
有色金屬價格陷入疲軟。用於建材和汽車等的鎳的國際價格創出4個月以來的低點,具有電子等廣泛用途的銅和鋁也降至2個月以來的低水準。中國兩會期間未提出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對中國經濟走向的擔憂加強。由於多家美國銀行破産和中國經濟放緩預期,市場參與者對今後的世界經濟越來越警惕。
![]() |
從作為國際指標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3個月期貨來看,3月14日銅價較前一日下跌1%,收於每噸8833.5美元,鎳價下跌0.4%,跌至2萬3040美元。鋁價14日小幅上漲,不過13日曾跌至2275美元,是約2個月以來的低點。
用於電鍍鋼板等的鋅跌至每噸2909.5美元,創出約4個月以來的低水準,用於半導體接合材料的錫跌至2萬2950美元,處於約3個月以來的低點附近。
投機資金正在從有色金屬市場流出。從LME的投機資金多頭持倉(未結算餘額)減掉空頭持倉的凈持倉規模來看,鋁截至3月10日約為4700手,降至1月底的十分之一以下。銅的持倉也減少約3成。
![]() |
截至1月下旬春節時,由於中國經濟復甦預期的推動,有色金屬行情上漲。銅和鋁在1月18日創出2022年6月以來的高點。
之後,由於對中國經濟的警惕感,有色金屬開始被賣出,兩會後價格加快下跌。與兩會前相比,錫下跌7%,鎳下跌6%,銅下跌近2%。其背景在於,有市場觀點認為,兩會提出的經濟刺激措施不及預期。
中國將2023年實際經濟增長率目標定為5%左右。與2022年提出的5.5%左右的經濟增長率目標相比有所下調。而此前市場認為會提出與2022年持平的目標,因此招致了失望情緒。總理李強表示,「要達到5%左右的增長目標,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倍加努力」,面臨一定的難度。
市場上有觀點認為,「5%增速屬於現實路線。支撐經濟的財政刺激也不會是像以前那樣踩下油門的規模」(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西浜徹)。預計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率為3%,低於2020年目標(3.6%)和2021年目標(3.2%)。相對的財政支出規模受到抑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