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大宗商品 > 中國擺脫穀物「爆買」,或引價格驟變

中國擺脫穀物「爆買」,或引價格驟變

2023/06/12

PRINT

    

      1990年代後期僅為1%左右的糧食整體的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20年達到19%,創出歷史最高水準。

 

      中國擺脫對海外依賴的背景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的糧食價格上漲和中美關係惡化。兩國本來就存在貿易摩擦,而且圍繞台灣問題的對立加深。

 

      目前,美國的矛頭主要指向半導體等尖端技術,農産品並未成為焦點。但是,越來越多觀點認為「中國非常擔憂如果對美國的依賴程度一直很高,對立激化或將導致糧食供應被切斷」(日本農林水産省農林水産政策研究所的高級主任研究官百崎賢之)。

  

      鑒於中國對自給路線的重視,日本丸紅經濟研究所的高級分析師李雪蓮指出,「中國的進口需求見頂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的穀物進口量在20年間增至約6倍,一直對價格構成支撐。如果採購量減少,世界穀物市場的供需平衡也可能發生變化。中國在截至2025年的5年計劃中提出的目標表明,玉米將比2020年實際産量增加435萬~11685萬噸(2~16%),大豆增加340萬噸(17%),分別提高産量。

   

      從中國增産佔全球貿易量(過去3年的平均)的比例來看,玉米相當於2%~9%,大豆為2%左右。如果按計劃順利增産、相應地減少進口,將出現供過於求,很可能成為行情下跌的壓力。日本等消費國所面臨的糧食漲價將有所緩和。

  

 

      不過,供給過剩未必會一直持續下去。一旦需求下降和價格下跌固定下來,生産意願就會下降。比如大豆。2007年由於截至上年的價格相對低迷,美國的種植面積減少了14%,結果導致價格暴漲。 

  

      中國的自給戰略能否順利推進仍難以預測。適合耕種的土地已被開墾,耕地的擴張空間達到極限。

 

      也有聲音質疑快速增産的可持續性。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的理事研究員阮蔚表示,「保護環境的政策也是中國的進口糧食的原因之一」,「退回提高自給率的政策會導致化肥和農藥的過度使用等導致的土壤退化」。

 

      在穀物出口國的供給能力下降後,如果中國的增産並未成功,再次轉為擴大進口,有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價格上漲。無法一蹴而就的中國自給政策,也存在給糧食市場帶來新的動盪這一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浜美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0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65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