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價高漲,農業通膨或再次來襲
2023/08/04
2007~2008年,白米和小麥等主要農作物價格同時上漲,出現了農産品主導的物價暴漲,被稱為「農業通膨」(agflation),由農業(agriculture)和通膨(inflation)兩個片語合而成。
如果再次發生農業通膨,受影響最嚴重的是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因為經濟貧窮、食品依靠進口的國家也很多。如果國際價格暴漲,由於外匯短缺,難以進口充足的食品,這將加劇通貨膨脹,造成饑餓人口增多。
![]() |
由於印度禁止白米出口和極端天氣「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白米供應擔憂(資料圖,Reuters) |
聯合國等7月發佈的年度報告《世界糧食安全保障與營養的現狀(SOFI)》顯示,非洲陷入饑餓的人數截至2022年達到約2億8100萬人,佔到人口的19.7%,比2010年增加了77%。如果情況進一步惡化,還有可能造成該地區的社會、政治不穩定。
今後還有可能影響到日本的餐桌。日本作為主食的白米的自給率幾乎為100%,但味增及米果等加工品的原材料還依賴進口米。日本每年低關稅義務進口的白米的配額約為77萬噸,日本政府通過商社等投標採購。據日本農林水産省的數據,2022年度約佔一半的約40萬噸是從泰國進口的。
進口的泰國産白米在日本不僅用於生産米果及味增,還因在生産工藝中便於管理等,用作泡盛燒酒等的主要原料。原材料的採購價格上漲恐怕還會波及日本的食品價格。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浜美佐、澤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