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射出的幾支箭
2017/12/26
提出「經濟重建」和「突破外交與安全保障危機」的 安倍晉三,在2012年12月重登日本首相寶座。第2次擔任日本首相後,安倍一直以經濟和外交安保領域作為兩個車輪,推進政權運作。最近5年來,日本面臨的環境明顯改變,在此背景下,似乎分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沒有找到解決的頭緒、一直擱置的課題也很多。安倍的任期最長還剩下3年半。對安倍長期執政的評價將取決於今後。
在經濟領域,作為「安倍經濟學」的第一和第二支箭,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走在前頭。以日元貶值為背景,取得了企業業績復甦和股價走高等成果,但在社會保障和監管改革等領域,未能充分發揮「安倍獨大」的優勢。
![]() |
2012年底推出的「安倍經濟學」借助日本銀行每年80萬億日元的國債購買和大規模經濟刺激對策,推動日本經濟邁向復甦態勢。
日經平均指數2017年11月創出1992年1月泡沫期以來的新高,同時,企業有效招聘倍率在日本各個地方都超過1倍。作為日本最優先課題的「擺脫通貨緊縮」,終於發展到目前「並非通貨緊縮」的局面。
在貿易領域,推動日歐經濟合作協定(EPA)與不含美國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11)談判達成妥協。在稅制改革方面,果斷實施了將法人稅實際稅率下調至20%左右等舉措。
留下課題的是監管改革和社會保障改革。關於監管改革,解雇的金錢解決機制的引進和大膽吸引外國人才等措施未取得進展。在社會保障方面,養老金領取年齡的提高、擴大醫療領域等的老年人負擔等根本性改革仍未著手。
圍繞拉動「安倍經濟學」的貨幣寬鬆政策,日本銀行(央行)正在逐步減少國債購買額,需要採取走向金融正常化的退出戰略。此外,2度推遲消費稅增稅的財政健全化也成為課題,2019年10月確實實施消費稅增稅,和達成安倍推遲的基礎財政收支的盈餘化目標成為當務之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