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爭奪數據主導權,美國感到焦慮
2018/10/30
世界數據通信的99%經由海底光纜。美國從太平洋延伸「海底資訊高速公路」,而中國猶如加以對抗一樣,從東南亞至印度洋、非洲擴大光纜網。這是與廣域經濟圈構想「一帶一路」重合的計劃。
孕育數據世紀的網際網路的商業利用已有約30年歷史。領跑的美國將全球數據集中於美國國內的伺服器,一直在創造革新性的技術和服務。屬於象徵的GAFA(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的總市值在10年裏增至10倍,總額接近400萬億日元。但美國這個「數據超級大國」也正在發生異變。
美國調查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統計顯示,從大型數據中心的分佈份額來看,中日美等10國的「數據資源型國家」佔到整體的8成。佔40%的美國維持首位寶座,但「1強體制」正在瓦解。
居第2位的中國的國內網路用戶達到9億人,是美國的3倍。同時美國還被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追趕,預計美國的份額將在數年以內降至30%左右。對於一直壟斷球個人資訊的「GAFA」,同屬西方世界的歐盟(EU)通過引進《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加以牽制。日本也以公平交易委員會為中心,顯示出追隨的姿態。
目前仍難以判斷作為新規則的「GAFA新規」影響如何。雖然維持混沌狀態,但以數據為核心的競爭也將促進新勢力的崛起。
在石油的世紀執世界牛耳的,並非中東等具有豐富石油儲量的資源型國家。而是利用先進技術來發展以石油為燃料的汽車和飛機等産業的日美歐七大工業國(G7)。單純掌握大量的數據資源,如果沒有加以利用的技術和智慧,也不會帶來國家的經濟實力提升和富裕。
採取行動的Wintel
中東國家以色列人口只有870萬。雖然大型數據中心和海底光纜都很少,但在圖像識別和網路對策等尖端技術領域領先世界。而人口只有560萬人的新加坡則積極吸引GAFA(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的數據中心。誕生了成為東南亞最大搭車軟體的GrabTaxi。
産生興趣的是在個人電腦全盛期建立一個時代的美國「Wintel(微軟和英特爾)」。英特爾斥資1.7萬億日元收購了在自動駕駛技術上有優勢的以色列半導體廠商Mobileye。而微軟決定向GrabTaxi出資。企業不再僅僅依賴國家,時而積極採取行動。
僅憑包括在數據資源和技術上領跑的中美以及日本在內的20世紀的領先國家,難以描繪數據時代的世界地圖。即使大國倒向「數據保護主義」,仍存在其他國家追趕上來的反超的機會。按以往的規則難以完全理解的國家之間的全球競爭已拉開序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